為什麼送養這麼難?

領養代替購買,是許多愛貓人士的信念。然而,當真正想領養的人踏入送養社團,才發現一場嚴苛的「資格審查」正等著他們。不僅要填寫冗長的問卷、提交財力證明、接受家訪,甚至還要忍受送養人的長期監視與干涉。最後,能通過這層層關卡的人少之又少,真正愛貓的人被勸退,想虐待貓的人可能只要說幾句場面話就能矇混過關。 送養的初衷是為了確保貓咪有個安全的家,但當標準過度嚴苛,送養反而成了一場掌控權的爭奪戰,讓「愛貓」變質成一種無形的壓力。這也正是為什麼送養越來越難,領養門檻越來越高,卻仍然無法避免貓咪遭遇不幸的原因。 1. 送養人為什麼這麼嚴格? 許多送養人(特別是個人愛媽愛爸)對貓咪的未來極為保護,這點可以理解。他們親手救援、花錢醫療、細心照顧,當然希望貓咪能有個好歸宿。然而,這份愛有時過猶不及,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條件限制: (1) 過度防備,怕遇到壞人 很多送養人曾有過被騙的經驗,例如領養人承諾照顧貓,卻很快轉送、棄養,甚至發生虐待案件。這讓他們變得格外謹慎,寧可多一道手續,也不願冒一點風險。 (2) 看到太多悲劇,導致極端保護 流浪貓議題長年存在,虐待、棄養的新聞層出不窮,使許多送養人養成一種「與其相信別人,不如自己來決定貓咪的未來」的心態。這使他們設定了一系列與其說是保障,不如說是防堵的條件,試圖杜絕任何可能的問題。 (3) 誤以為「條件越嚴格,貓咪就越安全」 這是一種錯誤的因果推論。許多送養人相信,只有門檻超高,才能篩選出「最完美」的領養人。但現實是——條件嚴苛,不代表就能篩選出真正負責的人,反而讓那些本來願意用心照顧貓咪的人被擋在門外。 2. 領養條件真的合理嗎? 許多送養條件看似合理,實際上卻過度干涉領養人的生活,甚至變成一種掌控欲的展現。 (1) 經濟條件審查過於嚴苛 ✔️ 合理的標準:確認領養人有穩定的收入,能負擔貓咪的基本開銷(食物、貓砂、醫療費等)。 ❌ 不合理的標準:要求領養人提供薪資單、存款證明、租約文件,甚至規定「年輕人不行、學生不行、租房不行、小家庭不行」,把標準設定得比房貸審查還嚴格,導致許多有愛心但剛起步的人無法領養。 (2) 家庭環境要求過高 ✔️ 合理的標準:確保貓咪的生活環境安全,例如有窗戶防護、避免住處不穩定等。 ❌ 不合理的標準:家裡太舊不行、家裡太小不行、家人偶爾來訪也不行、家中已有寵物不行。這些標準看似合理,實際上卻與貓咪的幸福無關,更多是送養人自己的「完美標準」。 (3) 過度干涉領養人的生活 ✔️ 合理的標準:領養人應該了解基本的貓咪照顧方式,例如飲食與醫療需求。 ❌ 不合理的標準:規定一定要餵某品牌的飼料、必須買昂貴的保健品、家裡一定要有特定玩具或設備,甚至強制要求使用特定獸醫院——這些要求並非貓咪存活的必要條件,而是送養人的主觀喜好。 (4) 家訪與後續追蹤過度控制 ✔️ 合理的標準:適度追蹤,確保貓咪適應新環境,例如領養初期提供幾張照片回報近況。 ❌ 不合理的標準:長期騷擾、頻繁家訪、動輒要求視訊檢查,甚至在領養人無法回應時就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抱怨,這樣的行為已經不是「關心」,而是「監視」。 3. 過度嚴苛的送養條件,真的能防止虐待與棄養嗎? 事實上,並不一定。 真正想虐待或棄養的人,只要撒個謊,照樣能通過審查。 真正有心愛貓的人,卻因為層層關卡和過度干涉被逼走,最後選擇放棄領養。 甚至有些案例顯示,某些送養條件極為嚴苛的送養人,最終把貓送給了「會說好聽話但實際上沒能力」的人,結果反而讓貓咪的生活變得更糟。這顯示,過度嚴格的門檻,並不能真正保障貓咪的幸福,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4. 送養應該怎麼改進? 設定「合理的標準」,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理想條件」。 例如,確認領養人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但不強制要求存款證明或房屋所有權。 2.提供教育,而不是像審問犯人一樣審查領養人。 許多領養人只是經驗不足,而不是不適合養貓。送養人應該提供照顧資訊,而不是用一堆高標準嚇跑領養者。 3.尊重領養人的獨立性,不要變成「監護人」家訪與後續追蹤應該基於信任,而不是無止盡的監控與干涉。 4.減少情緒化發言,讓送養變得更友善 動保人士有時過於感情用事,讓領養變成一場戰爭,應該以理性方式溝通,而不是在社群上公審或情緒勒索。 送養的本質是「幫助貓咪找到負責任的家」,而不是挑選完美領養人。如果門檻設得太高,真正有愛心的人被擋在門外,而會說場面話的「騙子」反而更容易過關,這樣的送養制度,真的對貓咪好嗎? 領養人不是求職者,不需要像審問犯人一樣。他們願意給貓咪一個家,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愛,應該是信任,而不是監視與控制。 希望全天下的毛小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溫暖的家。
megapx
Like
20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