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方式不同,和交往7年的男友分手
Anonymous
我和男友是彼此初戀,大學因為志趣性格接近而交往,畢業後一起讀研究所,直到出社會,認認真真的談了7年的戀愛。期間同居幾次,雖然偶爾爭吵,但我對他的喜歡從來沒有減少過半分,即使是第7年,我的感覺都還停留在熱戀的時期。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外遇變心的故事,沒有狗血的家長,也不存在結局大翻轉。
分手是我提的,對我而言卻也不是太突然,我想著這件事已經幾個月了,只是一直自我安慰到最後一刻。畢竟男友沒有關乎原則性的缺點,他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做事認真負責、善於規劃執行,孝順父母,平時對我也不錯。
這7年中,幸福的時刻絕對多於相看兩厭的時刻,但迴還往復的吵架原因,最終把我對未來的信心消磨殆盡:歸根結柢,無非是我給他的他不需要,他給我的我不接受;我想要的他給不了,他想要的我做不到。我疲於回憶那些具體的事件和原因,也沒有興趣爭論是非對錯,我們兩人打著「溝通」的旗號,無效的呼籲對方很多年了,結局是誰也沒有改變,誰也不會為對方退讓。
從前,未雨綢繆的我們為這段感情準備了一把看上去十分堅固的梯子。每次吵架後我總會傳一些好笑可愛的東西給對方,男友也會從善如流的順著這把梯子爬下來,之後我們就能恢復相安無事、感情甚篤的樣子。我們安於這樣的模式很多年,但我心裡一直懷揣著強烈的不安,因為這些爭端從來沒有一樣被解決過。
在最後一次爭吵,我抱怨他沒有實際行動的體貼、只會口頭關懷,需要的時候人都不在,而我卻會在他難過時去買他愛吃的鼓勵他——這時的我,又陷入了邏輯辯論式的翻舊帳與論是非。本來這次的爭吵也只是一把梯子能順下來的小事,但這次似乎很不一樣,男友認為他陪伴的足夠多,我卻永不知足,當他說他不需要我自以為是的好、只希望我可以給他清淨時,我突然從那種怒氣攻心的強烈情緒中掉了出來,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和。
——我茅塞頓開,驗證了長久以來的猜想,我對他的好終究是自我感動,至少在爭吵失去理智的那個當下,我認為的「體貼」對他而言只是綁架他的凶器。我給了我想從他身上得到的東西,但感情裡本來就不存在「以物易物」與「等價交換」,他給我的也不是我期待的,所以當他拿著他所付出的、聲討我未能給他的,我也同樣只能發出無言的喟嘆。
最後我平靜地告訴他,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對方,所以無論付出了什麼獲得了什麼,都只會覺得自己委屈可憐,我們已經為此爭吵數年,是時候放過對方了。
已讀不回。
兩三天後,男友似是還在等著我的那把梯子,但我在發完最後一則訊息後就俐落的拆卸了那個零件四散、搖搖欲墜的和好工具。於是男友傳了一則訊息說想見我。
我發現我鬆了口氣——不是「這次我贏了」,而是「終於結束了」。他結結巴巴地為上次爭吵的態度道歉,似乎是還想要再說什麼,可是我卻忍不住笑了出來。我說,其實不必道歉,這整件事根本就沒有對錯,我們的感情也不必繼續放在審判桌上辯論,我已經沒有那種「證明我比較愛你」的慾望,疲倦得不願意再經營這段感情了。
他把他的東西整理乾淨,我催促著他一次搬完,我們最後的訊息停留在「謝謝你」。
與其吵成一輩子的仇人,不如在深愛的時候保留他在愛情裡美好的樣貌。男友曾經說「不適合」只是分手的藉口,如果夠愛就會為了在一起磨合,可是我最終領悟到,有些不適合並非表面的生活習慣那麼簡單。當我們愛人的方式從根本上就不同,卻又無法理解對方的方式,那我們付出和收獲的愛,永遠都是打了折扣的;更年輕時,我們會為此加倍的愛對方,確保彼此拿到足夠的愛,但時間會讓一切恢復原價,這個價碼會在日漸不平衡的心中成為有來無往的賠本生意,最後「止損」的就是那句「我們不適合」。
即使在寫文章的這個當下,我還是感受到自己愛著他,想起我們相處的時光,仍舊會感受到家人無法取代的溫暖。只是,「我愛他」和「我們不適合」,在我心中已經不構成衝突了,這才是我決心分手的原因。我想,我可能必須花費大量的時光來消化這段感情,心裡還有些責怪自己的駑鈍,如果我再聰明一些,是不是就能理解那種愛了?可是我又想,就算理解了,我要如何學會接受和我不一樣的愛呢?
我聽說,最理想的愛情就是對方要的你正好都有,因為你在這段感情可以毫不費力。對我來說,那份餘裕就是一種絕對的適合,而我嘗試了八年,最終證明愛得太用力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