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前後,我一年半以來的暗戀無疾而終。
因為興趣的緣故,我偶爾會去日本參加文學作品的賞析交流會。
本命作家N欣賞作家K的作品(兩位皆已故),於是,我也開始讀起K寫的詩和小說,並將讀過的初步心得作為某次交流會的分享主題。
在該場分享會上,我遇到了一位日本男性。
他身形偏瘦,長相斯文,眼睛很美,談吐輕柔,聲音有磁性又沉穩。
活生生的像日本文藝電影中走出來的文藝青年。
因對同一作家有興趣,他擔任我的分享場次的主持,主辦單位借用日本某大學的教室為交流場地。
會後,他刻意留下,排開其他人,待在我身邊。
於是,我走上前跟他說話。
我們談得很開心,即使我對作家K的知識有限,他還是很開心地陪我聊天。
可能因為第一次遇到自己有興趣的男性,我看著他看得非常陶醉,彼此的眼神中似乎有什麼在交流。因為有身高差,他說話的時候姿勢是彎腰向前傾向我的方向,偶爾別過頭去,似乎有點害羞。
我長得不算好看,漂亮的地方只有眼睛。
只是意外都30幾歲了,居然可以在灑著陽光的大學教室,體驗到學生時期沒有經歷過的青春。
所以當他不由自主愈貼愈近時,我有點被嚇到,而他也察覺到了我的情緒,尷尬地往後退。
回台灣後,我無法忘記他,主動寄電子郵件跟他連絡。信件的內容多是跟作家K有關。
他一開始回信回得又快又長,信中分享他最有興趣的作品。我知道他的分享是真心的,因為我從他的郵件地址中找出他的私人部落格帳號,知道他個人十年前的詩作中曾提到他分享給我的作品。
只是,不知為何,當我刻意提到作家K的戀愛經驗與婚姻失敗時,他就突然消失。也因為我工作也忙,就這樣放任他消失2個月。後續,僅有斷斷續續的連絡。就連之後的分享會都不見他的蹤影。
直到去年12月,我鼓起勇氣發信給他,
他終於在聖誕節這天回我信了。我們交流的內容是「為何要用家族的觀點來看作家K的作品」。
他在回信中隱約提起自己的家族觀,並詢問了我為何要用家族的觀點來看作家K。
於是,我說我的家庭很溫暖,所以我想這樣鑑賞這位作家。你為何會覺得家人應各自獨自過活?
然後,他又消失了。
情人節前後,我看了電影《情書》。
我想起了他,又寄了一封郵件。
他和往常一樣,發現我寫文章有瓶頸時會跳出來幫助我。但後續,我們發生了長達兩週的爭吵,透過郵件。
爭吵的理由整理如下:
1. 他不想聊興趣時提到私人話題。
2. 如果不能與我聊興趣時排除私人情感,他會感受到深深的嫉妒,因為我的文章看法比他好。
3. 他認爲自己也跟我一樣,無法切割興趣與情感。
4. 他無法接受我的心意,因為我們就像作家K筆下的人物一樣,彼此無法互相理解。自己並不適合我。
5.我們之間有時空距離,還有他的嫉妒。
我被他搞得一團混亂,為什麼要嫉妒我?
這跟我對他有好感有什麼關係?
總而言之,我就是告白被拒絕了。
愛上一個人可以沒有理由,但拒絕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理由。會消失就是不夠喜歡。
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努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和哭泣中度過。
最後,他說:妳很煩,不要再寄信給我了。
我對妳根本沒有戀愛的情感。
妳喜歡我,為什麼不祝我幸福呢?
我可不會祝妳幸福,因為才見一次面的妳根本跟陌生人沒兩樣。
彼此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才是彼此的幸福。
於是,我想起自己是多麼地努力了解作家K,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是為了與他互相理解。
期間,我一直在忍耐著不想去找對象步入婚姻。
我生氣地丟下一句孩子氣的話:
你怎麼不在半年內就跟我說?!
就像作家K在你心中有一席之地,
我也有一位長年以來喜歡的作家!
就在終結彼此的對話後,我看了《青春18*2》這部電影。
疲憊不已的我,突然也好想離開工作,踏上日本的土地,坐上一輛駛入雪國的電車…
但是我只能繼續工作,我的思緒一片紊亂。
「為什麼要嫉妒我?為什麼要把我當陌生人?」
最終在工作的孤獨中,有一句話開始在腦中迴響起來,那是我心中強烈的情感:
「就像作家K在你心中有一席之地,
我也有一位長年以來喜歡的作家N!」
嗯?
「就像作家K(男)在你(男)心中有一席之地,
我(女)也有一位長年以來喜歡的作家N(男)!」
那瞬間,我好像明白了他說的嫉妒是什麼😨
原來,我一直都是他和作家K之間的第三者。🥲
這痛心的終局,第一次讓我發現BL是如此真實。
願世界上的失戀者都能找到心中的浮木。
—————————————————————
(後記)
在第一次見面交換名片時,我發現他的工作是不穩定的,但是他才華洋溢。
最近吵架時,他說「我們就像作家K筆下的人物一樣無法互相理解」。
後來,我把兩篇作品找來讀了。
他特別拿來比擬的人物們呈現了兩種困境:
1、旁觀者無法理解他人被母親拋棄的痛苦
2、貧窮夫妻道德淪喪的悲劇
お元気で、さよな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