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level 1 passed 心得

東吳大學
考完來還願~本篇較適用和我港款智商一般、非金融本科的人。網上有一堆神人,準備個一兩個月甚至一兩週就pass的人,我覺得其方法或建議並不一定適用大多數人。 一、背景資訊: 考試時間: 2022 August 準備時間: 約五個月;大三下開始準備;邊準備殺GMAT邊準備CFA L1,一天大概抓3~5小讀CFA。此外,如果有需要衝高GPA且財務底普通的同學,建議把備考時間「稍微」拉長,畢竟如果丟國外碩,GPA無法重來,而CFA每個級別可以各考6次,所以重要性需要審慎評估自身狀況。 最終結果: 8A2B(B: Fixed Income & Portfolio Management) Pass rate: 37% 二、準備教材: 官方課本(電子書):只要報名考試官方即會贈送官方電子書 大陸各種論壇的各種資料,以及網上bloggers 的相關文章(心智圖、各科重點等等,在最後總複習對我幫助蠻大) 如果有在網上爬心得文的人應該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有推study notes,應該算是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後的重點教材,對財務底較好的考生會算是讀起來很有效率的教材。但因為 1)我比較喜歡自己抓重點 2) 練閱讀(多少能幫助對付GMAT的RC..吧) 3) 非金融本科,還是希望能知道各個重點前後的脈絡,怕讀起來很虛。所以一樣,如果對自己的財務知識較沒信心,我覺得官方課本+notes 會是夠用的搭配,官方課本for 了解邏輯脈絡,notes for 往後複習重點。基本上只要「研讀」以上教材 就能應付 level 1。 三、考試內容: 1. 考科: (以下括弧裡的數字為配分佔比)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15~20%) Financial reporting & analysis (13~17%) Equity Investments (10~12%) Fixed Income (10~12%) Quantitative Methods (8~12%) Economics (8~12%) Corporate Finance (8~12%) Derivatives (5~8%) Alternative investment (5~8%) Portfolio management (5~8%) 2. 通過標準: 官方並沒有公佈他們計算通過標準的方法,網上有很多推測,這邊先不討論。我只想講的是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佔比高的科目,尤其是最常被放棄的玄學Ethics,這些主科都是你通過MPS的重要籌碼!此外,CFA 考試10A 會過、有的8A2C過、也有的6A3B1C過,我想說的是,你不是來拿狀元的,懂的時間分配、拿捏取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有限時間做有限事。 四、讀書計畫 我自己比較屬於感覺流派的,沒有制定很詳細的讀書計畫,所以可能參考性不大。我一開始是先抓出自己叫拿手的科目(financial reporting, equity, corproate finance, Quant)快速地把重點記錄在我的notion,並且在整理完各科重點後馬上做章節最後面的practice exam (但因為懶我只有做幾個章節而已,蠻後悔的決定,等等會提到),有助抓出自己的盲點、增加記憶(課本後面的practice exam 非常重要,稍後會說明)。再來針對較不熟的其他課目,我抱持的心態是理解大於背誦,盡可能的查出每個知識點的邏輯、推導各個公式、自行畫出經濟學的圖、各項政策影響的先後順序、各項金融產品到底是要拿來幹嘛的....。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些知識點不管怎樣你都很卡關,如果你明確知道它重要性低,那就做取捨,像我後來直接放棄fixed income最後的convexity, duration;如果是重要性高的知識點,那我剛在準備教材中提到的網上論壇、部落格將會起到很大作用,資訊查找能力也是在投資中很重要的一項技能! 再來,當你大概都搞清楚大多數知識點後,最重要的就是把它記下來,我在滑reddit 的時候發現不少國外考生最後failed 的原因都是做題時無法回想起知識點,所以不能只光靠理解,更要用自己的方式記下來,好讓自己在考場緊張的氛圍中快速想起考點,一一攻破。而背誦方法相信台灣的考生被荼毒了20幾年應該不會太陌生,我的方法就是反覆讀教材、筆記、做題,that’s it. 好,那再來是做題的部分。大部分考生在備考時會做的題目有:1) 課本每個章節後面的practice exams. 2) notes 題目 3) Qbank (好像有幾千題,非官方) 4) 兩份官方模擬考題mocks。就我來說,2) 3)沒做過所以不評論。先說主觀結論,就重要性而言practice exam > mock。就題目相似度而言,我認為最後考試難度比較像practice exam。可能會有人爭論mock模考可以找出自己知識盲點,但我認為practice exam 也能達到同樣目的,且題目量比mock更多,更容易仔細找出自己還缺了什麼。但我的意思並非mock 不重要,你在最後衝刺階段還是得做,但千萬不要因為在mock 上的挫敗就信心崩盤,我當初兩回mock 都只有5x%的答對率,整個皮皮挫,但在最後重新複習了幾次practice exam,把沒做完的做完,發現超多地方都還不熟,才又重新複習課本內容,等到所有基本盤都複習完後才去重做mocks,一整個海闊天空,答對率可以到9x%。總結一下,practice exam=走,mock= 跑,還不會走路不要妄想你會跑多快,而且走路跟跑步都能到達同樣終點。 五、其他murmur (純廢話) 1. 提早看考場: 我很北爛,本來決定考前一天去台大看考場,畢竟台大天大地大那麼大,大概知道考場在哪棟會比較安心。但偏偏考前一天下大雨,最後懶得出門,覺得當天提早一個小時到總可以了吧。幸運的是,當天鬧鐘訂太早被我無意識地按掉、稍微睡過頭、計程車等超久最後走回家騎機車、到台大後超想拉屎、拉完屎才在找考場,這樣弄下來差幾分鐘就遲到,且整個影響我上午場考試的穩定性(btw 當天是8:30考)。建議真的不要鐵齒,該怎樣就怎樣。 2. 檢查到最後一刻,不要提早交卷: 我很北爛,上下午場考試各兩個多小時,還記得上午場答完所有題目還剩50分鐘,下午場答完剩1小時,然後我都各自只花幾分鐘掃過各題當檢查就出考場,自以為很瀟灑。其實考完很有自信,覺得寫得很順大概沒啥問題。但這邊就要提到成績公布前的焦慮。CFA 會提早8-10週公布成績會在幾月幾號幾點出來,當越靠近公佈時間時,原本爆棚的自信心會指數型減少,且會變得很焦慮。我覺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對這個考試準備不充分,不論在哪個環節。如果我當時很謹慎的處理考試中的每個環節,再加上充分的考前準備,大概會大幅減少成績公布前的焦慮感,因為會真的不知道要擔心什麼,畢竟該做的都做了。然而,實際上我在等成績出來前ㄧ直在焦慮的是我會不會有什麼東西沒檢查到粗心錯,幹有夠犯賤。 最後的最後,想分享給一樣對投資有熱忱的人。考到CFA不代表投資能力優,沒考到也不代表能力差,想在這個賽局中stands out 的人不要把目光只放在這個頭銜上,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論是深入研究產業、公司,或是有相關的實習、工作等,都會是很好的方法! PS 如果有講錯什麼、漏講的或有任何問題歡迎糾正提問交流,大概是這樣,要去訂level 2 教材和繼續殺G了~也祝福未來的考生一切順利!
Like
Bow
9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