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對於最近的足球爭議,我們有話要說⋯

即便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拜仁及曼城的相關資訊,然而,身在這片土地上,我們認為我們有責任去關注台灣足球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帳號創立時的初衷之一。 近日看到女足工會提出的聲明稿,作為一群喜愛足球運動的台灣人,自然感到相當的失望、並對台灣足球的前景感到擔憂。 今日針對足協中止女足長期訓練計畫之爭議,做一個簡單的整理,以及我們的看法。 本次事件: 這次女足訓練計畫遭到中止的事件,編輯群在此幫大家做個最簡單的整理,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前往女足工會官方IG專業看全文:
女足國家隊數日前結束奧運資格賽征戰回國,並準備接續參與東亞盃之準備,然在球員及教練團主動向足協詢問的情況下,才發現長期集訓計畫之費用已遭單方面停止。 而足協亦於本年八月時無視國訓中心之提醒,並無提交財務相關配套措施之解決計畫,導致足協財務問題持續惡化,最終使女足球員及教練團蒙受其害。 台灣足球近年所面臨之困境: 在這幾年內因為足協各種缺乏專業之操作、體育署之監督不利,台灣女子足球的發展淪為最大的犧牲品。 對於女足的傷害,除了本次的事件外,足協至今仍積欠球員出場費、今年之東亞青運排除女足隊的報名。 另外,今年三月,足協亦聲稱不堪連年虧損、片面停辦U15青年足球聯賽,全然忽視對於基層足球之培養,卻又能於六月的國際賽聘請啦啦隊至場邊應援。 (現況be like:)
megapx
我想請問一下,各位看足球的朋友,我們曾幾何時看過有其他國家的足球比賽旁邊出現這樣的啦啦隊?就算是要打造「台灣特色」,足協是不是也只想得出這種短視近利、治標不治本的招數? 編輯群的感想: 就編輯群之觀察,當前的台灣足球,仍然缺乏大眾的關注,然我們也實在難以看出足協有想要促進足球普及率的積極作為、對於強化足球實力的長期計畫;同時,我們也看不出來體育署有在善用國民體育法及其施行細則賦予其之職權,落實其監督體育協會之職責。台灣足球要進步,要官民同心協力,才有可能向前推進。 然而陳前總統在這裡兩位編輯還沒出世前就喊了足球元年的口號,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了,台灣足球仍然無長足的發展,亦不見歷代政府有正視相關問題。 這幾年,我們四位編輯從家鄉台中、到前往讀書的台北及高雄,接親眼目睹願意讓小朋友到學校操場、正規足球場接觸足球運動的父母變多了、整體踢球的人數,無論老少也都變多了。這證明了在這塊土地上,仍有許多關注足球運動的人。 也許基數還不夠多,貿然發展許多人口中喊著、如歐洲一般的職業聯賽似乎尚不合適,但要使足球更加普及,我們相信足協、體育署、教育部、立法院絕對並非無計可施。 亞洲內就有無數成功的例子,可以做為借鏡,歐洲亦有小國或地區,在大賽證明了人口少並非成為強隊的阻礙,如這幾年的克羅埃西亞、16年歐洲杯的北愛爾蘭以及18年世界盃的冰島。 我們期待足協接下來能先用正確的方法,盡快解決財政問題,接下來依球員及教練團之需求,制定合理的計畫,保障球員及教練團之權益。最後,不要忽視基層足球的發展,這是邁向強盛之路的根基。 我們也呼籲體育署,善盡監督責任,不要讓這些事情重蹈覆轍。還有各級政府官員,請主動關心各項體育的發展,不要只會在有人有出色表現時,去旁邊拍拍照蹭熱度、或討論國光獎金要調高這種無助於體育發展的事情,更多的,是被你們忽視、但仍在默默努力的運動員們。 最後…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只是一個小小的粉專,這樣長長一篇,似乎也只是四個大學生在向官僚體系叫囂、難以引起共鳴。所以,我們懇請每一位關注足球運動的台灣人,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開始為台灣足球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在此,我們希望如我們一樣開設足球相關粉絲專頁的同好們,能帶頭提供台灣足球的相關資訊。雖然大家都不是正規的媒體,但我們認為,這並不代表我們完全不能發揮類似第四權的作用,同時亦能增加足球訊息的曝光度。 而球迷們!有幾件事是我們認為大家都可以做的,你的一個小動作都能夠幫助台灣的足球環境變得更好: 1. 多關注本土的足球相關消息、多加入球迷同好會。 2. 大選將至,主動關注各候選人是否有提體育文化相關的相關政策、或主動詢問他對於體育相關政策的了解及看法。 3. 參加足球相關政策的聯署。 4. 體力允許的朋友,親自下場接觸足球運動吧!若是有孩子的父母,多鼓勵孩子接觸足球運動並參與其中,你們的參與非常重要。 5. 最後,進場看球吧!無論是企業聯賽、木蘭聯賽還是近期的世界盃預賽第二輪,進場支持喜歡的球員、球隊,都是最直接給予他們支持的方式。 在台灣所有為了足球發展而奮鬥的人,辛苦了。 雙城足談在此向各位致敬,也期待台灣的足球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變得更好。 先感謝大家讀到最後,在這裡想小小工商一下我們的ig粉絲專頁XD 我們主要在關注曼城跟拜仁的資訊,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追蹤或在下方留言處理性討論唷!
Like
54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