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MBA 申請2023Fall MBA心路歷程-如何決定學校名單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 The Alchemist by Paulo Coelho
由於每個人對於未來學校的嚮往不同,因此對於各條件的優先順序也不同。如果沒有明確的優先順序,真的會很難選校。
因此我自己在選校時,先列出我認為重要的、可量化的指標,比如說學費,排名,國際學生比例,該校畢業生前三名職業等等,列完之後,就可以紅綠燈三個顏色分類,看綠燈最多的前10~12名選為school list。
分享一下當時選校的面向,由於我想念MBA,因此回台的就業會是選校的一大重點,如果是一般的研究所,我自己推測特定領域的師資、研究方向也很重要的。
1. Ranking學校排名-
由於我的長期目標是想回台灣就業,因此學校在臺灣的名氣很重要。所以當時先用各校的ranking排序(我的成績不是頂好,太頂尖的學校就沒有考慮了),再刪除一些雖然優秀但在台灣太少人聽過的學校。
2. Tuition學費-
在美國念書的學費真的不得了,因此學費是我的一大考量,我的區間設定為「一年大於七萬」、「六萬五~七萬」及「小於六萬五」(不管怎麼樣都貴得嚇人)
3.Location地點-
我去美國念書另一大目的就是體驗國外的生活,因此我想選一個環境安全、人文發展建全的城市,但因為這個條件很主觀,因此我改成以各州GDP做參考。
Link:
4. Campus校園環境-
我念的大學很小一間(但我還是一天到晚迷路),因此我很嚮往歷史悠久的大學校(裡面有草地可以野餐那種),這個就沒有甚麼量化的標準,就是逛學校網站或是google學校圖片,看哪些看了心動(我prefer大學城)
5. Concentrations主打科目-我自己是醫療人員,未來也想繼續朝這方面發展,因此我會找健康照護知名的學校,比如說 約翰霍普金斯、北卡等。
6. bloomberg前三名工作領域(=Employment report)-
可以上bloomberg搜尋,我覺得這個對於將來想在美國就業的同學非常有幫助,我自己比較沒有用到
Link:
7. STEM designated-
STEM對於國際學生是個就業保障,畢業後有OPT可以工作1年,有STEM至少2年,因此不管未來有沒有要久待,如果學校有STEM會是個加分,至少為自己鋪個後路。
8. advices from professionals專業人士的建議-我自己的代辦老師對於美國學校很熟悉(風土民情、我目前的優勢在哪間學校比較吃香等),因此我第一次刪完後剩20間,拿去找老師討論後,再刪了5間。
附上那時候的紅綠燈總表給大家參考,現在看看實在有點粗糙XD,但當時覺得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