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 明明沒啥錢,為什麼我選擇澳洲留學?

📍註:原文於2022/12/27在Medium發布,今年想在Dcard開始寫文章,因此把它小修改一下轉發。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情,但那件事情一直沒有發生? 我有,就是來澳洲生活,一個從2018就在我腦海的願望,而這個念頭時而激烈又會突然墜落… 如果你也有想要出國讀書的念頭,那可以繼續聽聽我的起心動念,或許某段文字會讓你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該行動了! 「我告訴自己,這個決定做一次就好,因為我已經想了三年了」 2021年的11月初,我終於下定決心要來澳洲讀書生活,本來只是個打工度假的想法,可以先賺一年的錢在轉成學生簽證,但最後我思考了時間成本太重了,還是決定用讀書簽證的方式在澳洲生活。 【為什麼想來澳洲留學?】 我的同溫層中,90%的人都是到美國讀書,連我的姐姐也待在美國8年多了,似乎去美國讀書是很安穩的選擇。 沒錯,我家人和朋友也這樣覺得,儘管我告訴他們,來澳洲留學只是個跳板,最終目的是為了來這裡長期生活與工作,有趣的是我好像被灌迷湯一樣,不管他們怎麼問,我都非得要去澳洲不可,我一問再問自己,不斷追根究底,到底是為什麼? 最後總結出這三個 1. 我曾經在這片土地傳教1年
megapx
在2017年,我在阿德萊德和達爾文傳教,換句話說就是跟路上的人分享基督教的訊息,這對我來說是非常生命性改變的決定和時光,很自然的也讓我和澳洲有種難以抹滅的連結感,我曾經因為英文爛透了失去自我價值,也是在這裡重新認識自己的脆弱和堅強! 2. 我的異味性皮膚炎在澳洲痊癒
megapx
(左:到澳洲前| 右:到澳洲後) 我有先天性異味性皮膚炎,非常煩人的嚴重,時常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到處抓來抓去,但神奇的是我到澳洲之後,它就痊癒了!有一天我突如其來的打噴嚏讓我意識到,「欸!我好像很久沒有過敏發作了耶!」從哪一刻開始,澳洲成為我生理上的救贖(哈哈哈哈XD 3. 我愛上澳洲人的自然生活
megapx
等等!路上的人怎麼有些沒有穿鞋?然後!我就是想要這樣啊!雖然只要自己想要隨時都可以不要穿鞋子,但在這邊彷彿是一件很享受、很自然的事情;我很喜歡澳洲人的自由、自然文化和態度,享受當下、珍惜快樂的狀態就像空氣一樣,走到哪吸取到哪。 【為什麼現在才出來留學?】 除了難以抵抗的疫情和牙套療程外,還有人情世故無法抽身的工作,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心中的恐懼 我怕改變現狀、我怕失敗丟臉、我怕沒錢、我怕年紀越來越大卻一事無成,我好怕看不清楚未知… 那為什麼我還是下定決心來了呢? 首先我算過無數次留學開銷,假設過十幾次找到工作的可能,申請了教育部的留學貸款,發現完全可以cover我的學費! 當時工作也要滿兩年,心底知道自己想要離開去其他地方看看了 再加上因為我最後發現自己變的更害怕留下遺憾。 對,遺憾真的比失敗可怕太多了。 《2022/1/1 日記摘錄》 於是2022年我只給自己設下1個目標 那就是到澳洲讀書,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再也沒有懷疑過這個決定,而我之後花時間、經歷做的事情,我都要確保他們會讓我離整個目標更加靠近。
megapx
【三個讓我達成目標的習慣】 (一)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別人說的話,你要仔細思考、求證後再決定要不要聽進去。 我的家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支持我要去澳洲留學讀碩士這個決定,他們覺得去美國對我比較好,想當然爾我也沒有輕易的妥協,畢竟自己的人生不是父母可以承擔結果的。 我當時的老闆也對我的決定提出了質疑,他是我非常敬佩和信任的前輩,但因為我想得非常清楚,這裡就不贅述我們的對話,我想說的是… 別人說什麼不是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麼? 你是你自己的主宰,你才是伴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主角,別人說的話有他們的人生經驗、個人立場甚至自私的考量,你需要從對話中去聽出哪些才是他設身處地、同理你、真的愛你、希望你快樂所講的話,這樣的話你才需要仔細聽。 另一個案例是我從2022年11月底開始找留學顧問著手進行文件手續,最困擾是一切的資訊是如此混亂,有排山倒海的問題,有些是Google也無法清楚針對性的回答你,找了顧問後,當我詢問學校我怎麼選、地區如何考量、科系對於未來當地發展性如何、開銷真實情況是長怎樣—這些!也不是找個留學顧問就可以解決的疑難雜症,他們要面對上千個學生,有許多也是像我一樣想先問問題、不一定要找他們送的(留學代辦通常是免費的),很多時候都沒認真看你問題,直接罐頭訊息發一發。 這是為什麼我強調不能輕易相信別人,不要他說去讀廚師,你就去讀廚師,他說去偏遠地區讀書好移民,你就去偏遠地區讀書,2025掀起幼教風你就被慫恿讀幼教? 欸!這是你的人生耶,我知道相信專業,但自己都沒有仔細思量做功課,就採取行動,而且是別人安排給你的行動,這…很說不過去啦! 我會這樣說也是因為我親身體驗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我當時只聽代辦的話,我現在肯定會更混亂,其中有一家當初建議我讀阿德萊德的碩士課程,說墨爾本很難找到工作,移民門檻超高,如今不到半年,移民政策大改,他們自己的社群媒體後來也說“墨爾本非常好移民“,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世界瞬息萬變,要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我也不會相信什麼墨爾本好移民這一句話,它很容易誤導別人做出洗腦性的選擇,再次強調: 唯有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才能算上過自己的人生! *最後我找3-4個代辦,測試他們的專業和細心度,最終才選出一個,甚至他來澳洲玩時,我們也一起去露營,我親自看他處理學生簽證的細心程度,完全可以放1000%心。 (二) 視覺化所有行動 決定你成功或是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系統 。— 原子習慣 98%的人達成不到新年新希望,我就是那個其中一人哈哈哈哈哈!可惜這次我不能了,我要成為那2%,太不甘心了!一直完成不了的目標,超不甘心! 1. 建立LINE上的澳洲群組 當我下定決心那一刻,我就在LINE APP上面建立一個只有我自己的群組,名稱為:嗷澳!2023不是夢!還放上我最喜歡的生菜沙拉當作群組照,用意是為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玩真的,你給我認真點!」的心態,把所有我平常滑手機搜集到的澳洲留學相關資訊,全部都轉發到這上面,一有空我就會留時間認真研究其中幾個問題,從一堆資料裡面歸納出重點。很酷的是我提早半年來到澳洲,當時真的沒有想到自己會衝那麼快,因為我從下定決心到出境台灣只有7個月而已,媽呀!人生XD
megapx
2. 甘特圖 再來是我直接用專案管理的方式作行動條,也就是用甘特圖來視覺化整個規劃進程,當時怕有閃失,還特別做了2個備案,把主要A方案貼在書桌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玩真的,你給我認真點!」,不得不說這個方式實在是太有效果了,而且降低很多無謂的焦慮感,畢竟很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有鳥意外啦XD)
megapx
(三) 自言自語 如果自言自語是一種病,那我是加護病房等級。 我超習慣和自己說話,說出聲音的那種,對有些人來說很正常,但有時常會嚇到人,或是被誤會,可是我放不下這個能治癒和降低負面情緒焦慮的處方簽。 最常用的方式是錄音,把當下喜怒哀樂的點滴收錄進去,有時候才會用錄影,這樣的習慣從國中就開始,高中變得平凡,大學成為深根蒂固的習慣。 通常這些自言自語分成3種類型: 1. 鼓勵自己 2. 責備自己 3. 檢討自己 最愛的還是檢討自己,雖然過程很煩,很不爽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懦弱,不過每次經過長時間的自我對話,另一個理性的我總是可以讓現實中的我看見盲點,知道該怎麼展開修正和行動,哈哈XD突然覺得講得很理想化,不過是真的很常被自己拯救,負面情緒不超過6小時;有一次在工作面試中表現不理想,掛掉電話的那一剎那我非常懊悔,因為自己的驕傲心態沒有100%準備好面試問題,一度煩到當天想兩手一攤,過不到10分鐘還是起來錄下自己懊惱的一幕,從雜亂無章的唉聲嘆氣到條理分明的說出如何改善預防、下一步怎麼做,現在回頭看還是覺得很好笑,也很珍惜生活有窟窿,討人厭的窟窿!自己才能是自己。
megapx
如果有什麼目標,遲遲沒有去做出任何行動,那可能是沒有那麼想要?不然你還在等什麼呢?如果你是有明確的規劃和考量,才在等待良好時機,那我絕對雙手贊成的說:「你是清醒的!」反之,也不是不清醒,而是很人之常情的狀態,有家人、有穩定、有牽掛、有歲數考量、列舉不完的憂愁。 我只想說,不後悔就好,後悔是個纏綿大怪獸,牠會在我們真正錯過機會的時候攻擊我們,所以,不要讓他得逞! 牠的必殺技就是「早知道」和「如果當時」,殺傷力999+,令人對自己失望傷害自尊心。 為了避免,2025年就去做吧,別讓遺憾得逞! 【2025的小心得】 各位,現在我已經碩士畢業了,開始還學貸、工作、想明天便當要帶什麼? 昨天我從健身房出來,看著仍34度高溫的澳洲大太陽,突然有種排山倒海的感謝 我問自己:「當你真的快受不了,一直掉眼淚的時候,你後悔嗎?」 「我從來、一時半刻,都沒有後悔來澳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謝謝你過去死撐活撐的讀雅思!」 聽起來很矯情吼XD 不過我心底一直很清楚知道 !這就是我想要的!
megapx
最後送上南半球的星星!
Like
16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