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申請研究所:我該如何準備碩士甄試?

megapx
筆者我最近剛結束碩士甄試,也順利拿到我想要的研究所門票。因此,我想分享一下準備甄試的所有過程、分析以及反思,希望能給要準備碩士甄試的申請者一些建議。此篇為申請研究所的概念篇,所以我還會花數篇篇幅仔細申論每個申請的環節。最後我給予的建議不會以取得研究所門票為前提,而是以「回顧大學時期以及認識你自己」為前提。 先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接下來的分析、建議與想法都只能當作參考,無法當作教條來信奉。所以你可以不認同我的想法,也可以認同我的想法。還有我不會覺得我的想法最為正確,也不會想拿我的想法就直接硬套在別人身上,因為每個人重視的點都不一樣。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當你看完我的分享時,自己要能整理出一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一、甄試概況 ▎ 申請系所: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所、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 畢業學校: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個人簡歷:大三以前的系排為11%,有進過兩間不同實驗室的經驗,並且當任過三年的系上幹部以及社團幹部,有一年家教的工作經驗。 ▎ 甄試成績:陽明臨醫77.26分(備取13)、陽明公衛81.95分(落榜)、高醫醫檢88.39分(正取4) 二、書面資料 對於準備書面資料其實網路上有非常多有用的資訊,而這些準備的方針大多都是以取得研究所門票為目的的方式,我承認這些方式非常有用,往後我也會針對部分我不認同的方法給予新的方法。 (一)目的 我個人在準備書面資料時,是期望能透過準備的過程中,回顧一下自身的大學經驗以及更了解你自己。因為我不滿足於書面資料只是用於投稿而已,更慘的是準備的要死要活還落榜,得到的只有一份空洞的書面資料。所以我是抱著在甄試的過程中一定要獲得點價值的心態去準備這份資料,因為我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列印出來的那幾張紙,而是期待能透過準備的過程去回顧一下大學時期以及自身的優缺點。 我的目標或許看似很理想、崇高或無效率,但在我眼裡弄出一個空洞且不知道在幹嘛的資料,才是真正浪費時間的事情,縱使最後很莫名其妙的上研究所也是如此。我認為如果研究所甄試還是用大學甄試的方法,我會很對不起我自己的大學時光,更可怕的是出社會後還用同一招,更是沒有長進,當然你可以不認同我的想法。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只要以上研究所為導向的人,且希望速成、有效且最為裝逼的方法,我還是會稍微提一下,因為只要能揣測出每項資料的目的,想要快速裝逼這不成問題,我自己也是有整理一些且看過一些超裝逼的方法。 (二)成績 書面資料的部分,在我所申請的三間系所,評分的差距並無太大(最高與最低相差2.87分),算是比較客觀的分數。雖然說是較為客觀的分數,但不代表比較公平,因為要看評分方式為何?如果偏向數量的量化,就會出現過於重量不重質的現象;但如果偏向質的量化,那麼如何量化又是另一個問題。 我補充一下我朋友的例子,他跟我他書面資料的成績差異非常大,最低60多分,最高90多分。兩者都是同校(台大),但不同系所,所以書面資料的成績也有可能差很多,但就我的例子來說,是沒有太大的差異。 我另一個朋友之前有當過招生組的工讀生,他做的項目就是分類與打分的工作。他手邊會有一份成績表,上面會有打分的SOP,例如:先將學校分成三類(台清交政成、中字輩、其他),給予基本分,再以其他經歷加分,這樣就完成一個基本的篩檢。 所以你問我,甄試書面資料的學校在校成績重不重要呢?某種意義上算重要的,因為這可能關乎到你甄試成績的基本分,但對於我來說肯定不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你依然可以透過其他表現來彌補這部分成績的缺失,更深入的論述我就不在此多說。 三、面試 面試這部分應該是大家最為害怕的部分,因為這部分的打分方式是最為神秘的且較為主觀的。大部分的學校也有鼓勵本校生考碩的制度,以中山為例,中山有五年學碩的升學方案。雖然還是要申請研究所,但是有少許幾位其實是內定好的,當然內定不代表他們表現就比較差,因為也是有申請五年學碩被刷掉的例子,然而這應該也是已公開的秘密。 再來值得一提的是,要不要先給教授拜碼頭?(拜碼頭意旨先給長官留下一個好印象)我會建議一定要實際拜訪一下教授,先不論拜碼頭到底會不會有助於面試的成績,就論說對於找教授這件事情,登門拜訪一方面觀察教授的性格與實驗室格局外,另一方面要熟悉一下教授目前的計畫,這是攸關未來碩士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裡簡單提一下面試的心得,我面試完三間研究所的心情是較為失落的,我失落的主因不是因為我表現不好,而是某些教授問問題的品質與表現讓我感到失落,我未來也會針對這點在做更多的分析並提出我的觀點。 四、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甄試主要流程的簡單論述,更詳細的分析會在我往後的文章出現,歡迎大家繼續看下去或是在底下留言與我討論。然後我還是要澄清一下,我雖然對甄試的某些過程提出質疑,但我不是真的要推翻或否定這些方法,這些方法會被留存下來一定有它們的優點,而是我覺得在甄試的過程中,都不該只有這些方法被採用。甚至我們應該要試著找出其他方法,最後融合所有方法的優點,創造出一個更好的甄試流程與環境給所有申請者與甄試官。 --- 這篇只是甄試申請的序章,接下來我預計用十個篇幅來詳細記錄與分析所有的流程。以下是申請研究所系列文章,以及我的相關網站的連結,歡迎按讚、追蹤、分享與收藏:)。 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我與討論 (≧▽≦) --- ▎大四申請研究所 1. 大四申請研究所:我該如何準備碩士甄試?
2. 大四申請研究所:高醫與陽明
3. 大四申請研究所:面試(陽明公衛、臨醫與高醫醫技)
▎宗宗大學 1. 官網
2. Facebook
3. Blogger
4. Blink
5. Dcard
Like
18
Comment
encourage first comment
Do you have something in mind? Let's post it out and share it with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