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

不生育世代的未來

前情提要
總結一下原文跟留言吧 1. 我養不太活自己 何嘗養小孩 2. 我養小孩要犧牲掉的生活品質不合算 3. 如果不能給小孩子好的生活品質不如不要 4. 小孩子...沒有說想被生下來? 5. 社會問題會給未來的孩子帶來負擔 沒有要回應這幾點的意思 用什麼邏輯不生小孩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沒什麼好評價的 不外乎上述幾點 來說說 大量不願意生小孩的世代會造成的後果吧 不願意生孩子的群體是注定要滅亡的 不單單討論人口自然增減的比例 而從社會群體來看的話 當一個族群缺發生命力的時候 政府在維持社會運作的目的下必然的要引進外來人口 也就是在座或多或少 對來自東南亞的移工仍抱持著優越感的同學們 在40-60年內 你們就會成為社會上的少數 因為這些人才是肯生育肯培植下一代的人 1985年以後出生的台灣人在他們50歲將面對的 將是一個印尼伊斯蘭習俗和菲律賓天主教文化的嵌合體 你們將不再有話語權 你們會發現連在路上要吃一碗牛肉麵 找一家永和豆漿或小籠包的極其的困難 台語 客語 原住民語將在可預見的80-100年內消失 2100年的台灣最主流語言是英語與印尼文 並將以伊斯蘭教為大宗 因為能夠成載我們所共有的文化的這個群體 將以所謂精生精養為原則 一則沒有能力 二則多不願意 生育第二個胎兒 在可預見的未來急速減少群體總量 在他們成長的時刻發現 即便自己的父母先祖 都在台灣這地方扎根了百年以上 卻彷彿不是屬於他們的土地 於是一部分隨著鼓吹自由認同的父母意志 繼承資產後離開 到更寬廣的國度或是任何的心之所向 另一部分留在了國內 可能因為不夠富裕 可能因為不願意 可留下之後發現當年鼓勵生育的制度下 2000後的移民族群占據了民意大宗 以及修法優勢 再加上2016年以後國內鼓吹的多元平等價值 在鄉土千年以上的原住民 400年以上的閩客族群 跟50年的新移民文化都是應該 也必須評等的 最後發現自己成為了少數 最後融入新住民族群 不生孩子的那些人們又如何了呢 不生孩子的那些人憑藉著青年時期攫取的資本和累積的財富 一邊嘲諷著自己的同族為人作嫁 一邊享受著新引進移民的勞動力服務 直到有一天自己年邁時發現地主對年長租客的惡意 或是青年時買房的住宅必須都市更新 或是發現漢人社區已經不再有充沛的社會安全網服務 又或者發現自己成了社區內僅存的 仍然吃粽子月餅 卻沒有人一同吃團圓飯的 上一代的台灣人 你們開始發揮自己過往社經地位人脈 衝撞國會議事 要求政府重視權益受損的你們 要求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逐漸消失的台灣文化 痛陳自己年輕時期碰見的社會問題、不公、以及國家對你們的虧欠 卻被大多數人嘲諷著 5.60年來老台灣人對新住民的歧視與壓迫 新聞標題 能撈就撈 貪得無贗會是你們的群體最後一次發光發熱 最後都在政府的讓步與道歉中 領取著補助金愉快的在安養院裡 吃著越南河粉 卻想著牛肉麵 聽著旁邊的人對安養院的醫師生氣罵幹你娘 卻只看見醫師一臉問號 問你 你會說印尼文嗎? - 好啦 以上都是純屬臆測危言聳聽 不生小孩是你的自由選擇 你就是顯然的放棄了延續自己的種族以及文化 你認為這個延續的成本會影響自己一輩子的人生 所以拒絕承擔這個責任 當然 這是你的自由意志 說自私嗎 可能有點言重 可這也不光榮 你正親手扼殺的是你所屬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既然是你的文化 你當然有話語權去這麼做 只是就別花費心思推卸給社會跟政府 你認為社會有結構性問題 卻沒打算從自身改變起 那就叫做你正在忽視這個問題 痛罵政府跟財團就能解決問題嗎? 阿當然啦 底下的留言並非想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是純粹的抱怨 抱怨為什麼我自己不是上等人 抱怨自己為什麼不能生出一個聰明漂亮的小孩 為什麼我生小孩要花錢 為什麼我不能睡飽飽出去玩要照顧小孩 都是政府的錯害我不能每年出國玩兩次 為什麼我要為社會結構負責 都是社會害我不願意生啦 怪社會啦 沒錯 這些都是這個社會的錯 所以如果照原文留言的方式來處理 只要消滅掉這個社會就好了喔! 我們讓願意生的人來取代這個社會吧! 但是我不願意 我喜歡我所處的社會 我也打算把我祖父母傳承下來的文化習俗傳播下去 這不是什麼傳宗接代的使命 這是我對社會文化的歸屬感 這個國家要有更多生命力 以及比我更年輕的血液把過往的歷史留傳下去 我會教導我的孩子責任感 讓他在懂得自以為是的批判社會問題前 了解自己的出身階級 以及他階級所代表的利益以及享受到的資源 延續我認同的宗族 文化 社會 血脈 並建立更好的未來 而不是徒呼負負高喊著我們一起去死這社會沒救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願意生小孩 就這樣
愛心
16
留言 37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