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拿滿分其實不難:3件讓教授欣賞你的舉動
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應該會是我讀書生涯中最寶貝的能力(除了考試技巧要私藏,不然就沒有壓箱寶了😂)。我在過去四年曾經土法煉鋼的讀書,時常覺得效果頗差,直到我發現這套方式,學習成果直接暴漲。
內文開始前,如果喜歡我的哈佛生活分享,歡迎追蹤IG帳williammmwu 
這週是哈佛的期中考週,我目前的總平均居然破百,值得紀錄一下。我的朋友經常問我到底怎麼在一些魔鬼教授的課上維持表現,其實原理很基本:做好本分以外,拿好成績的關鍵在於教授喜不喜歡你。與其每天漫無目的的熬夜苦讀,倒不如讓教授愛上你。

舉例來說,這堂課我蠻混的,但每份作業還是能拿到至少滿分。相較起來,其他同學下課都在抱怨為什麼教授這麼嚴格,時常給很低的成績。
今天我想要透過3件讓教授欣賞你的舉動,教大家如何讓教授愛上你,變成處處為你著想的恩人!
1. 提前把交代的東西做完,並確保教授知道你完成了
開學剛開始,大家想必都很慵懶,時間也很空閒。這時候就是你的機會,教授給你什麼作業,你就馬上把它做完。但光是提前做完是沒什麼用的,一定要記住讓教授知道你是會提早把責任扛下來的那種人(這有點像常常加班工作但上司不知道你有在加班,搞得上司以為你是個不積極的人。所以一定要讓能決定你命運的人知道你額外的努力,才能避免付諸流水)。
回到課業上,當我提前做完後,我通常會故意找一個聽起來不會太笨的問題,寫信給教授(早就知道答案了,但裝傻有時是必須的)。教授看到你這麼快就完成作業,還會主動提問學習,直接把你歸類為好學生。如果隔天有課的話,那更好。直接下課的時候逗留個10分鐘,找個問題跟教授開始聊天,並順便提到你昨天是多麼辛苦的把功課提前做完的。教授也是人,你努力的形象會潛移默化到成績單上的。
提前做完還有個好處,你會有時間訂正甚至是做加分題。不是每個哈佛學生都很聰明,有些比較「慢」的同學就常常只做最少的工作,他們沒有意識到加分題可以幫忙保底,有時候B+到A-就是差那一點點。

這是我早幾個禮拜前寫的研究題目,因為我額外做了加分題的步驟,教授直接給我110/100,順便留一個好印象給他。

同樣的,做作業的時候可以多給一點資訊。這裡教授給的評論是我將看過數據後的推測/假說附上,讓他很驚訝,因為他原本只是要求圖表要做出來而已。當你多做,其他同學都沒做時,你瞬間就成為最耀眼的星星了。
2. 目標一致化,確定教授要的是什麼
有時候教授出作業的時候也會沒想清楚,導致題目表達不良。這時候如果你硬套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那教授可能在改成績的時候就會對你不友善了。
當我看到題目怪怪的或是沒辦法充分理解的話,我會跟教授約個時間討論一下。問個幾句就可以把重點套出來了。教授給分數的時候一定會用一套規範(rubric)才能公平的給分數。通常規範是不會讓學生知道的,但我去問清楚時,就是要讓我的目標跟教授心裡想要的規範一致化。通常多問一下,把規範自己記錄起來,等下做作業時確保每一項都有達成就好了!

這是我今年正在寫的論文的一小部分。剛開始我不確定教授到底要我參考多少個文獻,所以我還沒動筆前就很直白的問「你覺得好的論文需要多少個文獻參考?」我聽到答案後,多 Google 5個,成績手到擒來。
3. 作業要準備的人性化,外表美觀,內容有序
功課不是做完就好了,重點是要預先設想如何讓教授「改」的時候越開心越好。我在做作業的時候,一定會把每一步的推理都寫出來,若是有數學,那單位更是會詳細的記載。答案出來後,我會另外用藍色把最重要的部分弄得醒目一點,讓教授可以一目了然。教授與助教們最討厭的就是作業混亂、步驟不齊全、答案找不到的那種學生了。他們的時間寶貴,如果你煩到他們,他們會毫不留情的砍你的分數。

舉例來說,教授要我找7個不同國家,把一些數據從資料庫調出來。我原本可以呆呆地一個一個寫出來,但我發覺用表格的方式清楚多了,就採用很美觀的作法去執行。此外,我發現5個國家是發展中,另外兩個是已發展國家,所以額外做紅色與黑色的headers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

這份作業則是一個policy memo,大意是預測去年的通貨膨脹。這堂課是經濟學部門裡出名困難的課,因為是由前美國財政部長授課的。老實說,這題目那麼棘手,我根本在亂寫,但我還是可以拿到A。原因就是在於第一段裡面我很貼心的給了一個大綱。或許我的推理是不正確的,但教授在看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知道我的第一部分是在預測通膨,第二部分是在討論美聯儲會怎麼調整利率,至少在理解上是很有邏輯的。重點:教授喜歡看起來整理的精美又符合邏輯的作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我希望這些東西都很實在,而不是只是聽起來很正確/正面的雞湯。讀書本來就是一個策略性質很高的工作, 與其讀死書,倒不如找到一個合規的捷徑。希望大家看完可以讓教授們更欣賞你,成績步步高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