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辭掉工作去澳洲打工度假
2015年辭掉工作去韓國打工度假
2017年辭掉工作去東南亞+中南美洲108天
2019年辭掉工作去環歐100天
2022年辭掉工作去西班牙走朝聖之路
辭掉的這些工作,真的沒有一個不好
錢多、事少、離家近(在家工作)的通通有👩🏻💻
每次辭職身旁的人總是會認為我瘋了
不敢相信我居然要為了旅行放棄這麼好的工作
連自己都沒有把握,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在澳洲領到第一份薪水時,我身上只剩10元澳幣
在韓國繳完2期語學堂的費用幾乎花光我的存款
沙發衝浪、搭便車,想盡辦法用最少的錢旅行
我存了一年的預備金去走朝聖之路
給自己一個期限,走完半年找不到工作就回台
這當中我會不會擔心害怕?當然會!🫣
一般人會顧慮的,我在心裡都想過千次萬次了
如果把這句話拆成「辭職」和「去旅行」2個部分
我的擔心害怕是來自哪個呢?
應該大多數人都分別有辭職和去旅行的經驗
這兩件事情分開看,也都沒什麼問題
但為什麼這兩者放在一起會讓人如此不安呢?🤷🏻♀️
我想答案不是「辭職」,也不是「去旅行」
真正的答案應該要往後退一層去看
或許是長期受到社會框架束縛
或是過度在意他人眼光👀
也可能是活在單一的人生價值觀(錢)裡
又或者只是沒那麼想做這件事而已
當然還有可能是很多其他原因所產生的焦慮⋯
我當時出發旅行沒什麼存款、還背著負債
歐美學生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也很正常
有很多強者爸媽,帶著嬰兒小孩環遊世界
看不到、聽不到的旅人,在路上我也遇過
語言不通、年紀大但健康的旅者也大有人在
當然,特殊情況的例子不在此討論範圍🙅🏻♀️
甚至辭職去旅行這件事都不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有多少錢、走多少路,永遠把後路想好
對自己的決定和人生負責的道理也不需要多講
就像你對某個東西過敏,醫生可以開藥給你
但假如不找到過敏源,就算治好也可能再犯
或是你做錯了某個數學題目,可以死背答案
但假如不知道要套用哪個公式,下次也會錯
如果不弄清楚背後那一層的根本原因
就算辭職去旅行好幾次,也不會消除這份焦慮
而每個人的原因都不同,也只有自己能找的到
因此,我可能錯了!
重點根本不在「辭職去旅行」這件事
而是和生活裡很多焦慮的事一樣
提醒著自己,去找到後面那一層的根源😲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
「我很少聽到有人說『一切都照我想的樣子發展。』
相反的,至少我可以說,
我一生中擔心的大部分事情,從來都沒發生過。
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我永遠都無法預料。」
根據我的經驗認證,不能再同意更多👍🏼
找到根源之後,我不再為了辭職去旅行感到焦慮
Joyce
-
由於第1次分享離職時,在Dcard引起熱烈討論
所以先重申我不是出自富二代,也沒有男人養
每個人的家庭和生活狀況不同
做自己負擔的了、承擔的起的決定
沒有哪一種特別了不起、或特別不了不起
尊重每一個選擇和每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