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禁抖音 用戶衝小紅書被中國言論審查鐵拳

臺北醫學大學
美國抖音仔不懂獨裁牆國的厲害
在美國,TikTok(中國抖音海外版)迎來它的大結局。 根據美國總統拜登去(2024)年 4 月簽署的新法案,TikTok 母公司──中國的字節跳動(ByteDance)因拒絕撤資,其在美國的伺服器需於 1 月 19 日聯邦禁令生效時,正式關閉該平台。此刻,該公司的旗下社群已在美國全面終止,TikTok 也已下架於美國應用程式商店。 延伸閱讀:美國「TikTok 禁令」命運未卜?一文看懂法案內容、爭議與未來挑戰 據統計,TikTok 在美國約有 1.7 億名使用者。由於其母公司不願配合美國法規,致使美國青年世代成為所謂的「TikTok 難民(TikTok refugees)」。特別的是,這批「難民」們並未譴責字節跳動公司的決定,反倒一併將輿論砲口對向美國聯邦政府,同時展開社群抵制行動──全面轉戰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而非移轉至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或 X(前 Twitter)。 初到小紅書這片「新天地」的美國用戶,很快就見識到中國的「言論鐵拳」:有人嘗試用英文搜尋「天安門廣場」,卻發現結果為零;有人只是發張將 NBA 巨星 LeBron James 和毛澤東合在一起的迷因圖,就發現帳號已被刪除;此外,亦不乏有刻意發「六四坦克人」等圖片進行測試的人。 這些「測試者」毫不意外地,在不停被刪文、被砍帳號的循環中,一嚐「中國版言論自由」的個中滋味。 在中國,無論哪個社群平台都貫徹其官方的「言論審查機制」,而其所謂的「敏感詞」缺乏公開透明的條件,並會隨著趨勢發展不斷滾動變化。這類黑箱作業,使得使用者會不斷加強自我審查,甚至還需面對大量匪夷所思的言語禁忌,例如:不能使用「最」字或「翠」字、不能出現葬禮的畫面等,這些對文化差距甚大的美國使用者來說,自然顯得格外難以想像。 這也正是此次「TikTok 難民潮」真正矛盾與荒謬之處。美國使用者認為封殺 TikTok 的禁令是在壓制言論自由,所以報復性地轉移到小紅書以示抗議,卻未發現這好比一個南韓公民說要追求自由而投奔北韓,本次「TikTok 難民潮」發生的動機與轉移目的地,本身便存在著根本性的衝突。 更不用說,小紅書審查的嚴格程度遠勝抖音、微博和微信,堪稱中國各社群平台之中最高,過去曾有中國使用者在小紅書發文提及「細頸花瓶」,就因讀音類似「習近平」而被封殺。 究竟這些高舉「捍衛言論自由」大旗的「TikTok 難民」,前進到真正嚴格執行言論審查的小紅書後,在面對無數讓人匪夷所思的審查標準,及其堪稱「嚴峻」的言論空間限制下,能夠在小紅書上堅守多久,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Lik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