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檢 致對教檢焦慮ing的你/妳❤️
2022年4月30日 21:34
最近在教甄備考地獄中水深火熱
每天想著真的有讀到重點嗎?
口試跟試教準備得如何?
我到底適不適合這條路……
老實說真的蠻焦慮的🥺
但最近打開Dcard
卻蠻常看到今年教檢考生們似乎比我更焦慮🤣
雖然我也才剛拿到教師證而已
但在覺得初出茅廬的孩子們真可愛的同時
也能同理你們為何如此不安
也不免反思我去年考後因情緒而發的這篇文
是不是也是引起集體焦慮的原因之一呢?
如果是的話,我真的覺得很抱歉😭
我的本意並非擊潰未來新血們的信心
純粹就是因為當時身為素養導向試題第一屆
因為沒想到試題比重的失衡
成了實至名歸的「速」養導向
希望有人能聽見我們的心聲而已
且後來的確也出了新聞稿
所以,我覺得與其想著自己會是通過榜單外的那人
不如抱持著水來土掩的自信
或許會比獨自想著不可見的試題難度與通過率
更來得實際些喔!
教師資格考,俗稱教檢
一直以來都是屬於標準參照測驗
意謂著這是一場與自己較勁的考試
無關其他人的表現如何
只要自己過了60分,那就過了!
而也是因為標準參照測驗的關係
試題難度中有較難或較易的題目
那也都是正常的
因為教檢就是要測你的程度呀!
因此若你問:
「欸,去年通過率有67%耶!!!
今年是不是會爆難????」
以一個準備教甄到頭髮燒焦的考生角度而言
教育科目裡與其說會有很難的題目
不如說,是在考你讀的東西夠不夠廣?夠不夠深?
畢竟我覺得近年來不論教檢、教甄
出題範圍大致都呈現T形狀態
意即從基本概念到新潮議題都考
其中一些看似基本的概念
也會深入以情境方式去探測你是否了解
所以再回到教檢試題難度的探討
老實說,一直想要去猜測今年難度趨勢
不如問問自己
是否考古題裡一直出現的概念我都會了?
這些概念我是否能套用在真實情境當中?
那些死板板的法規流程,我是否都記好了?
(尤其必考性平跟霸凌的處理流程&各會議性別佔比)
如果你捫心自問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我覺得就能在選擇題裡得到4/5以上的分數了!
剩下的1/5可能就是要留給自己更加努力的空間囉!
如果你又問:
「那手寫呢!!!
是不是又會跟去年一樣爆多寫不完???」
老實說,你我都非通靈少年少女
不知道去年教育部在收到我們這屆考生的廣大怨言後
究竟會不會有所改變😅
但我回到上述一直在提的老話
如果你能把握住那些必考的概念
那麼,你怕什麼呢?
怕......題目太多寫不完怎麼辦?
請從現在開始練寫字速度
不求極快但求字體工整且正確
不要讓自己有一直塗改的機會
而且若你的各種概念夠明瞭
絕對是能做到邊寫邊想的!
怕......我每一題都想寫很多怎麼辦?
我有個小撇步
寫選擇題前先瀏覽一遍手寫題目
說不定能夠在選擇題裡找到手寫題的靈感!
而且請依配分去安排你的內容詳細度
且請學會精簡表達的能力
能用一些教育專有名詞去表示
就不要再落落長解釋了!
然後務必練列點排版方式
建議前言跟結語都可以套模版去寫
把重點放在中間的解題敘述
因為相信我,教授根本懶得看頭尾……
⚠️若以以下題目為例:
1、問小君是習得無助感學生,有XXX的表現。
(1)除了以上表現,小君可能在課業上會有什麼表現?(兩項)
(2)教師可以如何協助小君?(兩項)
1、以下試以小君的情況,分述其在課業上可能的表現及教師可協助之作法:
(1)小君在課業上可能之表現:
一、[表現一]
[舉例,控制在兩行內。]
二、[表現二]
[舉例,控制在兩行內。]
(2)教師可協助之方法:
一、[方法一]
[舉例,控制在兩行內。]
二、[方法二]
[舉例,控制在兩行內。]
以上為針對小君之情況,所預測其在課業上可能之表現及教師可協助之作法。對於習得無助感學生,若能及早協助之,便能提升教師之班經效率。
其實,這樣套模版下來
並不會很容易卡關吧?
至少我自己在去年海量的題目中
每一科手寫都是有寫完的喔!
因此以上範例供大家參考🥺
好啦,能閱讀到這邊的你/妳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我要準備這篇文作結尾了哈哈哈哈🤣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一時的焦慮不安大多建立沒有準備好的不自信上
以及部分對於外界聲音的過度惶恐
與其想著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授(壞)
會怎麼操弄題目與控制通過率
不如想著自己有沒有相對能力去應戰每份試題
況且通過的每個人應該都是有付出心血的!
畢竟,通過率的高低與否既不是你能控制的
更不是你/妳逃避讀書精進的理由🤩
最後附上我去年製作的應試必帶物品
以及我去年的教檢準備過程祝福所有努力的你/妳都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