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檢 #教檢 兩個月只刷考古題的準備方法

先附上成績單~
megapx
背景:師大文學院雙教育學院,考科基本上都有修過,但上課沒有太認真😅 因為考研究所、研究所口試的關係,大約到四月底才開始認真準備考教檢。蠻建議大家如果時間不太多,第一步還是要規劃好大進度、每週進度、每日進度,在準備上比較不會像無頭蒼蠅。 像我的大進度是: 四月底:訂定計畫、下載考古、找出並整理之前課堂的筆記 五月:五年考古題一刷(五年選擇題、三年手寫題) 六月:五年考古題n刷(n>3) 先定好之後再依照自己的步調分配到每週、每日,因為之前考研究所的關係,已經養成作息規律,每天大約能讀6-8小時,以刷考古題的方式一邊讀一邊複習(也因為未來沒有打算考教甄,只想考過教檢,就覺得不用太認真讀書哈哈) 我有跟系上同學組讀書會,運作模式是大家會平均分配題目,以共編的方式找詳解或阿摩上學長姐的擬答,做成我們自己的資料庫,以及討論手寫題的書寫架構跟內容,以下會分科說明準備的方式! 📍國語文能力測驗: 因為本身是文學院,所以沒有特別準備國文。但還是有寫考古題兩、三次,第一次寫完之後會訂正每一題,基本上就是找到題目的形式跟自己答題的狀態,有沒有哪裡需要加強或常錯要多注意的地方。 第二次計時計分、訂正錯題,手寫題的部分會參考學長姐跟同學的方式修改自己的答題。第三次就速刷選擇題而已。 📍教育理念與實務: 因為我沒修過教社,教哲有修過但成績不太好⋯⋯第一次寫選擇題遇到一些專有名詞、人名、學說都選不太出來,所以這科我有去翻sharon筆記,讀的方式是一字一句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用螢光筆標出不熟或沒看過的重點知識,之後不想寫題目或是零碎時間就會讀螢光筆畫記的部分。 第一次寫考古題訂正是每題每個選項都會訂正,即使答案是A,也要把BCD的選項為什麼錯、這個學者的觀點是什麼寫上去,以及這個題幹中還有什麼概念也都一併訂正在考卷空白處。手寫題的部分就是跟同學互相討論~ 第二次計時計分、訂正錯題,手寫題的部分會參考學長姐跟同學的方式、架構修改自己的答題。 第三次到最後就是一直瘋狂刷選擇題,我有買阿摩的一個月會員,可以無限次一直答題,基本上就是刷到看到題目第一句就能知道答案是什麼。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準備方式跟教育理念大同小異,就是一直刷考古題、選擇題的部分一定要滾瓜爛熟! 這邊跟大家分享我手寫題的架構,如果題目敘述是「提出兩項理論基礎的輔導策略」、「從兩個不同的動機理論建議⋯⋯」、「有哪些優缺點,各舉幾項」等等這種有規定要寫幾項的題目,建議可以先寫一小段前言,接著清楚標明小標,例: 1.以下以aaa、bbb動機理論來建議王老師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具體方式: (1)aaa理論是⋯⋯。 具體的作法有⋯⋯。 (2)bbb理論是⋯⋯。 具體的作法有⋯⋯。 綜上,王老師以動機理論融入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這樣可以讓閱卷者快速抓到你所寫的內容,也可以幫助自己在寫的過程中時時回顧自己有沒有不切題的地方或是漏掉題目要的。結語可寫可不寫,如果時間不夠可以直接結束換下一題!最重要的是務必每題都要寫到! 📍課程教學與評量: 選擇題就是瘋狂刷題~~~~ 近幾年手寫題常考課程設計的實例,建議大家可以記幾個自己學科的教案,可套用到各種題目中。例如題目是「說明教師可以如何運用檔案評量的結果,寫出五項。」 答題架構可以是: 檔案評量為⋯⋯,以下以國文科說明檔案評量的結果可以如何運用: (1) (2) ⋯⋯ 或是也常出結合理論設計課程實例,這時候所記的教案就派上用場了! 雖然考前沒有讀專書,但在校上課時是用師大書苑出版的《課程發展與設計》,書中架構清楚也有許多例子可以參考,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去翻翻看! 📍總結: 這篇給適合只想考過教檢的同學參考,如果你的目標是教甄,還是建議要乖乖讀專書,充實自己的知識量。 教檢就是過門檻而已,出題方向大多就是那樣,所以多刷考古題(要刷非常多次)還有仔細完整訂正、每題都要盡量寫,不要跳題,要通過絕對不難! 祝大家考試順利😀
Like
14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