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苦世代 之科技業反轉逆境歷程
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是無法相信我是怎麼撐過來的;約十年前完成碩士材料系役畢後,傻傻的隨便寫了履歷和自傳也漫無目標的投了數間半導體公司,最後為了提早要有收入就選了間二線半導體廠當了設備工程師開始了八年多的工程師生涯。
還記得報到後三個月還是個小菜雞跟學長PM出包後兩次從早上7:30上班上到隔天7:30,走出大門還被同期新人問為什麼往反方向走。
還記得值班時沒吃中餐真的是日常,三不五時就會遇到整天包無塵衣八小時才上廁所和喝水。
還記得新人來三個月內的陣亡率幾乎是一半,導致值班頻率超高到一個月上三到四次假日班,夜班更是兩個月就輪一次。
還記得加班破九十到一百小時幾乎是常態,更不用說有了line和iTree後,週末或半夜都會接到處理產線或機台上的異常。
還記得處理完機台或製程上的異常外,各個表定和臨時會議也是都得花時間準備,準備不好多半在表演呼吸空氣被罵到臭頭。
還記得這間公司自動化還不完善,即便從設備轉成製程很多事情也是到無塵室內完成,忙到常常辦公室和無塵室兩頭跑。
還記得做了好久下個職等的業務而主管卻也對我說很快就讓你升等很久,卻到我離開前都沒變過。
好多個還記得直到每年定期的健康檢查開始出現紅字一切的記得都變得不重要了,從那一刻起我才下定決心真的要離開這個地方,也真的意會到要在這種工作狀態下維持收入又能找到下個東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分享對於那些還在和過去我工作環境一樣的半導體從業人員一些肝苦世代生存技去改變或改善,能懂接下來這些方法很普通很籠統但我盡可能用平白的描述方式來解釋。
(2)空閒時間進修自己並修改開放履歷
如果以在職的工程師來說,想要離開到其他公司最主要的籌碼就兩個經驗和技能;以相同產業互跳下經驗就是最好的背書,最簡單也最直接能被接受的一點;技能其實和經驗相似,都需要時間培養而獲得,但這個比較容易成為跨產業的跳板。
所以回到第一點心態的調適,如果剛開始已經認定這間公司這個職位不會是你想待到退休的地方,千萬不要一直處於安逸的狀態而不精進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驅使你真正想換公司的時間點什麼時候會出現,等出現的時候才會發現你手上的籌碼很少、景氣很差或是已經被家庭綁住。
也能懂很多人會說工作狀況已經很差沒有時間了實在無法再進修,只能說既然工作狀況這麼差能想想看你有辦法在這個地方待到退休嗎?
空閒的時間一定會有,會有今天這個工作大多都是自己造成的,從背景、學歷、有無做好調查等,所以如果想把自己帶到更好的地方,就請多花點時間去彌補自己應該補足自己缺少的地方,然後隨時修改開放履歷並經營人力網站(數字網、LinkedIn...)。
(3)外語真的很重要
這邊的外語不單指英文,原因無它台灣普遍的企業感受實在不佳,如果有機會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想往各外商發展,我知道有些外商已經外皮台骨化,但總體比起來還是好太多了。
與第二點相同,利用閒暇時間補足自己的外語能力,培養外語成為自己一個額外的技能,畢竟這是個算是最普遍也最易上手學習的技能,且往往在想不到的時候就非常重要。
實在是看過太多在二三線廠苦撐的工程師,有經歷卻沒有外語實際溝通能力而跳不出去,從外語在大學時期就不再用過學過到讀寫都會就是聽說完全不行都有。
以英文來說,網路上很多文章告訴我們很多公司並不是說真的要如英語系國家在地人般的流利,在我看來確實如此,關鍵只在於會的單字數量與敢講與否。
個人覺得要快速單獨學習這兩個技巧,可以認識英文為母語的外國人先以打字方式聊天,不會的單字當然會查而用久了就會記下來,而往往這些用久的單字又是最常使用的單字。
口說部分建議使用網路上各大口說平台,一週一到兩次的訓練,半年到一年下來成果就會相當可觀。
後記:
我知道分享這些應該還是會很多人覺得不是很實際,但是平心靜氣來想這些算是普通人能力所及內可以做的轉變,當然這是以一般的產業狀態下。
以最差的前提下去做最好的準備,不為自己找理由保持著就只是想離開這個地方的初心,把自己可以讓未來變更好的機會做大做多,這是我從踏入業界以來至今小小的心路歷程。
最後,除了給尚未踏入半導體業界的新鮮人祝福外,也替此時此刻為了家庭、生活和經濟壓力跟我一樣曾經在各個無塵室和辦公室瘋狂加班,應付著製程或設備highlight issue,面對著大小會議被電得體無完膚的工程師們說聲,你們真的辛苦了,加油。
(1)心態調適
如果這點能做得好的話後面兩點也可以直接忽略了,基本上這就是個平衡的概念,以我為例出社會因經濟壓力和工作選擇少,眼下這個選擇即便一進去工作環境差也就變成接受,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人看待事情都是相對的態度去看待,一個壓力極大且工時超長的工作理論上不會有人想要長期待著,但如果有更大的經濟壓力下它會驅使人去接納它;負面的思考和現實的想法交織相疊之下,端看哪一側勢力漸漲而推倒另一方驅使自己往想要做的下一步邁進。
這邊的意思是面對這樣的工作,我們要先審視自己能否接受,如果只能接受那就請拿只能接受的原因來不斷告訴自己,或是透過外在方法去減緩工作帶來的負面想法。
如果只能忍痛接受或不能接受,除了調整心態外,那就是有想法要離開所以請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