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入!不喜勿戰!
「想請問,我今天的面試內容,有沒有哪裡需要改進的呢?」
當年鏡頭前,那個青澀的我唯唯諾諾惶恐不安的問道
「如果這是你的第一次面試,那真的蠻讓人驚訝的」
能從以挑人嚴苛出名的台積HR手中獲得這樣的評價
我想也是對於當年面試(唬爛)表現得一種肯定吧~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人也從山上下來了
在過去的幾年生活中,舉凡大學同學,學弟妹,甚至交友軟體上的朋友,陸續有助攻了幾位朋友上山的經驗
近期,趁著休息空檔,好好地為以前的山上生活做個總結,想起自己以前為朋友們做的準備以及當初做的筆記,趁著自己殘存的記憶,寫個心得,提供給現在要面試的小夥伴們一點點思路。
自我介紹:個人建議抓個5分鐘左右,因為現場會有些緊張,自然會加速也可能會忘詞,時間就會壓到3~5分鐘內了XD,同時請一定要熟記自己的自介內容,千萬不要誇大不實!畢竟面試官隨時有可能突然回馬槍問到自己感興趣的自介內容,千萬要熟讀!
小分享:我面試的時候總是很緊張,因此習慣把自介的5分鐘當成緩衝,就當作是對一個不認識自己的人簡短的聊聊自己截至目前為止的人生,把故事節奏放慢,穩定自己的情緒以及呼吸,相信會對後續面試有很大的幫助!
當年,我是將公司常見題目分為五大類型去準備:
◎ 公司問題篇
1. 為甚麼為甚麼要來台積電?
2. 對於公司會有輪班/加班這類事情的想法是甚麼?
3. 可否接受輪班/加班/調派/支援的工作內容?
4. 一些工作相關的適應能力問題(能否穿無塵衣,能否夜班,能否無塵室)
5. 能不能闡述一下(面試單位)工作內容?
6. 你對這個台積電了解有多少?
7. 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
8. 如何面對工作中遭遇到的挫折?
9. 會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台積?
10.如何排解工作上的壓力?
11.有沒有其他職缺或是公司面試?
12.對自己未來工作上的期許?
13.工作地點的偏好?
14.請問你的溝通協調能力如何?
15.有甚麼問題想要問的?
個人故事分享:
當年面試的時候,幾個老闆都問了一模一樣的送分題(1~4),甚至連提問起手式都相同,不能理解為啥如此簡單的問題每個老闆都問。入職以後,老闆分享過有些罐頭問題,是HR會麻煩老闆們一定要提問的,而這些送分題,就是會有人答錯,例如:老闆曾經跟一位新人聊了一個多小時相談甚歡,結果最後一題問了:我們這工作會需要輪班喔~你可以吧?新人:我週日沒有辦法上班,因為我有教會活動。OK,前面一個半小時的面試打水漂
小抄:這邊個人建議是先都答應,也許工作地點不喜歡,也許輪班時間不喜歡,但我認為如果在這些問題的回答,被貼上一種不願配合公司調度,不服從的標籤,後續就算有其他部門(時間或是工作地點上可配合的)想面試,但看到這些標籤也可能望而卻步(人才庫是會記錄拒絕原因的!);建議是offer先都抓到手上,把選擇權抓到自己手上!就算要拒絕,也找圓滑一點的原因吧!
◎ 條列回答篇
1. 請問你適合這份職缺的原因?
2. 請問你個人最大的缺點?
3. 請問你個人最大的優點?
個人故事分享:
近期面試的時候,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碰上偷襲式的電話面試,當被問到(1)的時候,我機哩瓜啦的分享了幾個小故事以後,在最後總結時,HR姊姊給我的建議是:這類型的題目(優缺點,適合工作的理由),要明確條列講出來,才不會給人一種沒重點的感覺,也會給人一種邏輯條理清晰的形象!
舉例(純屬虛構):
1. 溝通能力強:曾任學生會成員,舉辦過校園活動,協調過各系的活動時間
2. 適應能力強:配合單位調度,前往各個部門協助支援工作
3. 學習能力強:配合單位指派,前往各個單位擔任種子學習
可仿照上述模板,條列出來之後輔以簡單事證,加強自己答案的可信度
小抄:近年網路媒體崛起,各大公司的HR或是高層在接觸各式各樣的Youtube錄影或是Podcast錄音,而往往老梗題目就是主持人會問求職人選要求,這時候他們都會講出需要的人格特質,所以想要答案的..去抄吧~答案都錄進去了。
◎ 故事分享型
1. (看履歷題型)面試官從履歷中找出有興趣的經歷(社團、打工、實習等等),接著可能會希望分享該段故事,進而延伸問題,從中獲得收穫啊~或是未來對工作的幫助..等等?
2. 以前工作有沒有被雷過,是個什麼樣的經驗呢?那你心態上不會很難接受嗎?
3. 有沒有領導經驗可以分享?
4. 有沒有團隊合作經驗可以分享?
5. 描述一下自己經歷過的團隊生活?
6. 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7. 經歷過最挫折的一件事情?
個人故事分享:曾經聽過老闆跟HR分享,很多人的履歷或是經驗分享,一聽就知道是編的(故事線不清楚、邏輯不清楚、前後矛盾)。在面試的壓力面前,捏造的故事真的很容易露出破綻,如果老闆聽出興趣持續追問,最後發現是一場騙局,那真的是災難,所以拜託,準備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吧!
準備方法:其實這類題型其實基本上都是鎖死的,好好的準備每一則故事,真誠才是這一階段的完美回答;
回答這類型的題目,我基本上都是秉持以下的:
分享故事→從中學習的經驗→未來工作上的應用與幫助
(以上供參)
◎ 專業類型
1. 你的前一份工作與台積差異很大,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轉職?
2. 跟大學碩班期間讀的東西差很多,請問會覺得這樣轉換跑道很可惜嗎?
3. 簡單介紹論文
4. 仔細討論論文/研究項目/未來的應用/專題/實習..等等
個人經驗分享:如果跟我一樣,是專業並不對口的朋友們,那在求職階段,被問到(1~2)的問題,在所難免,要怎麼包裝,或是怎麼延伸加強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就看個人過去的經歷了,一定可以找到的!
至於(3~4),如果專業不對口,仍然被問到了論文相關題目,這時候怎麼樣簡單白話講解論文給主管聽,就是你的課題了。套句我碩班畢業前老闆給我的叮嚀:如果沒辦法把自己的論文講給一個菜市場賣菜的聽,那只能說明你對自己的論文並沒有透徹的理解。
如果你是專業對口,那就展現專業吧!因為沒經驗,只有向被問過此類型題目的朋友們請益過,所以..不多做評論
小結:面試就是一場聊天,老闆負責開話題,讓天聊起來是你的工作;如果老闆並不熟悉你的論文領域,你卻依然講的艱澀難懂,那最後換來一個:恩恩,喔喔,了解;請問話題怎麼聊下去呢?面試氛圍尬住,還會好嗎?
五 假設題型
1. 如果工作上遇到困難會怎麼解決?
2. 如果今天你的任務,可能無法在時間內完成,然後如果你將這樣的情形跟主管說,會被主管罵,請問你會怎麼做?
3. 你發現同事正在用錯誤的方法處理事情,你會怎麼處理?
這類型的題目,如果有類似經驗,我會比照經驗分享類型的處理;如果沒有的話,就會用假設的,但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公司會喜歡的那種答案來回答。
個人心得 + 碎碎唸 (不喜勿看)
通常一場面試有以下的順序:投履歷 → 英文測驗 → 主管面試 → 人資面試 → 核薪;這都是有明確順序的,一個階段過了才有下一階段,但近期私訊來討論的朋友們,其實很多都有點太超前部屬了,常常上來就是一套combo組合拳把我給幹傻了:請問英文難度?人資主管面試題目?核薪數字?;有時候都挺讓我哭笑不得的,這不就是網路上常說的:人家女孩兒給個禮貌微笑,你連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個人認為:如果還沒被邀請面試,那應該先投履歷或是完善履歷;如果還沒過英文測驗,那應該先準備衝刺英文測驗;如果還在主管面就別管人資面;如果面試還沒完全跑完,先別想核薪;關關難過關關過才是正解。
要知道,一關過了才有下一關,所以請著眼於眼前那一關就好,盡全力追求完美表現,才會有下一關。面試準備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也沒有需要那麼多時間準備,所以不要一下子著急把所有關卡的資訊都一次找齊,看著眼前成堆的資料和筆記,這樣真的太多太雜也會讓自己很難專心。
如果有需要討論的朋友們歡迎私訊,但請專注在眼前關卡就好,也很開心陸陸續續有收到網友們順利的好消息,最後祝各位有個完美的表現取得理想職位。
關於結果
面試就像感情一樣,雖然一個母單哥布林拿感情舉例很可笑,但如果你/妳讀到這裡了,那就放輕鬆笑一笑吧~
追求感情如果失敗了,那總結原因是:外貌?經濟能力?聊天技巧?興趣不相投?無論是哪樣,總是有解決改善辦法吧~但作為一個母單哥布林,就不談這些了。
如果這一次面試失利了,無論是想要再次上山或是準備下一場面試,都應該可以總結一下原因;如果是履歷不好看,那是不是可以去補個學歷,補個經歷,甚至是補個多益;如果是面試過程有問題,那是不是多爬爬文,多參考應對進退的技巧,或是回想看看是不是答案並沒有滿足面試官的喜好呢?原地踏步改變不了甚麼,請一定要記得:行動,永遠可以消除焦慮!
最後,祝大家有情人終成眷屬,額..不是,有志者事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