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和朋友旅遊是友情破裂的開始」 今天我要來分享個最近發生的故事:
以下為代號: 朋友=C 朋友的朋友=L 共同朋友=Y
和C是高中同學,認識到現在也8.9年了,年前(24年10月左右)相約25年1月去日本自助6天5夜,出發之前討論好要去的地方,且平均分配決定行程的天數,並一同前往,以下是我們的定案:
1/27 晚上到達成田空港(不排行程)
1/28 我選去江之島
1/29他選去渉谷和Shibuya sky展望台
1/30早上我選去淺草寺、下午他選晴空塔
1/31早上我選擇去靖國神社、下午他選擇去秋葉原。
2/1歸途
謎之音:「奇怪?為何得一同前往,約定集合地點不就好了,不用遷就他人。」
因為我會日文(對話、交流、閱讀沒有問題)朋友不會日文(看得懂五十音的程度)、也不會英文(念得出A-Z的程度)所以他不是不想,是沒得選,且我本人是無所謂,頂多他不懂就翻譯一下,所以就這樣決定了,誰知道這是我本次旅途中作的第二蠢的決定,正題開始。
這事情要從1/29那天說起:
原本展望台行程,因為他沒有提前訂票,以至於現訂根本訂不到,於是就取消了,改成逛渉谷,我們吃完午餐後,走出店家後:
我:「午餐解決了,那你之後想去哪裡?」
C:「我想去渉谷那個X字路口旁的書店。」
我:「行,那走啊我們現在就去那裏,那邊要走多久?」
C:「大約10-15分鐘吧?」
然後在他後面走了10分鐘後,總感覺周遭景色越來越陌生,發現他根本沒有拿出手機看地圖,出於關心,再問了一次。
我:「妳要去渉谷的X字路口對吧?」
C:「對啊!(高八度,聾子都知道他不耐煩了)」
我:「那妳過頭了妳知道嗎?(拿出手機)」
然後不可思議的一幕來了,他直接邊碎念邊往別的地方瞎走好像在找什麼一樣,大約30秒後,走回來後
C:「我剛去看看有沒有別的路...啊不然在哪裡?」
我:「就算是用最笨的方法,原路折返也會到,但走旁邊的車站內走道會比較快(指著旁邊距離不到30公尺的走道)」
然後也許是我休養不佳,隨口說了一句:「不懂就別擱前面瞎走。」 他少爺直接全程臭臉,然後小聲碎念(含糊不清使我沒有聽懂)
1/30
淺草寺其實離晴空塔還算近(走路20分鐘一定到得了) 在從晴空塔離開要去淺草寺的店歸還和服的路途時,路上和兩位中國女生(口音非常明顯)擦肩而過,年齡看上去大約20-30歲,他直接用十分戲谑的語氣模仿他們說話,這種話妳那怕是等他們走遠後或小聲講講,我還能不理會算了,他的嗓門大到對方停下朝他瞪過來,我轉頭向她們賠不是(單手掌施禮、賠笑臉、指我朋友,另一隻手食指中指併攏往太陽穴指) 對方才轉身繼續走後,我才嘴我朋友:「妳不覺得你這樣很沒水準嗎?別人這樣對妳開心嗎?」
恭喜又喜提整路臭臉一枚。
1/31
中...應該說下午茶時,C不小心點到了一個有含牛肉的餐點(他不能吃牛),於是:
C:「欸 叫服務員過來,我點到牛了,我不能吃牛的妳也知道。」
雖然有點不爽但沒有什麼問題,於是我把服務員搖過來後,他大少爺直接哼我哼店員(看著我哼一聲,眼睛看餐點,再看店員,再哼一聲,再看餐點)
店員小姐:「(尷尬微笑)...啊諾...?」
我:「かんにやん、このハンバーガーのなかに、ぎゅうにくが含まれています?(抱歉、這漢堡裡有含牛肉嗎?」
店員小姐:「すみませんすぐかくにして待ってください。(抱歉我確認一下)」
最後確定有牛肉,店家表示可以換,但C拒絕了(那你前面是在???)
然後C把牛肉挑出來,送給了與我們同行的L,沒錯,熟悉的臭臉雖然遲到但不會缺席。
同一天到秋葉原站後,我與他朋友和他朋友的女友相約地下3號出口集合後就兩隊帶開了,到晚上集合我在找路時,我陷入了錯亂,走哪邊好呢?然後稍微繞了一下(多花10分鐘),那你問C在幹嘛?忙著嘆氣瞎指揮(連地圖都沒開,整場以記憶、經驗來說話)
我沒有理他,因為我知道他只要遇到他自己熟悉的,是會恨不得告訴全世界他知道怎麼走,且會走得非常快完全不等人的那一種,但他沒有,直到我找到疑似是那個我要找的樓梯(下去就到的那種)
所以我停頓了一下,再往前幾步路,確定是這條後,原路折返,結果前方核能的事情來了。
C直接大吼:「往前走!」
也有點情緒上來,但有穩下來(畢竟是公共場合):「阿你是在大聲甚麼?」
C:「我已經看到這個好幾次了!」
我:「(台式鳥語花香),那你剛怎麼不說?」
C:「我以為你有甚麼想法啊?」
我:「你不過是把我2選1排除完的選項大聲唸出來的馬後炮而已吧?」
C就一語不發的臭臉。
晚上去居酒屋吃飯時,我是一個去居酒屋必點生啤的人,這次也不例外,此時我已經喝了一大杯,那時L想在他的餐點多加點醬汁,C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去搶L拿在手上的醬汁罐,邊唸叨著"我覺得這樣比較好吃"之類的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醬汁灑了半張桌子,此時大部分人會有這兩種反應:(A)叫服務員(B)直接自己擦(幫忙擦)
我、L"L女友都選了B選項,那C大王子呢? 只在旁邊碎碎唸,並說著:「可是我覺得這樣比較好吃啊...」
興許是因為喝了酒,直接說:「是是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還不幫忙擦啊ボケ!」
C:「至少我會承認錯誤,不像某人。」
我沒有理他,因為注意力都在那個撒了半桌的醬汁,以致於迄今為止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承認過了甚麼錯誤。
整趟旅程
(1)一句日語都不會,還喜歡指揮別人
(2)所有人都要照顧他的情緒
(3)常常把"我就說吧"、為什麼不OOO"、你OOO幹嘛啊?掛嘴邊
(4)當伸手牌,還覺得理所當然
(5)出發後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袖手旁觀,直接把我當成導遊兼管家,還連一句感謝都沒有,把別人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6)在面對問題或抉擇時老是選擇保持沉默,而不提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或意見,等到事情已成定局後才開始流露出不滿、大肆抱怨
(7)因為我可以提供語言幫助、L有來過的經驗、L女友知道哪裡有好吃的,也許是因為他什麼都沒有,所以才想方設法證明自己,但往往東施效顰、弄巧成拙、畫虎不成反類犬。
(同場加映)
回國後,和共同朋友Y吃晚餐順道拿貨給他,Y拿完東西後,就和我說:「你跟C怎麼了啊?」
原來那小子每天都在跟Y抱怨我,對話紀錄我沒有看,但Y因為其中一則看不懂所以問我。
Y:「所以這個"寧願去吃650的冰淇淋也不吃7200的海鮮丼飯是什麼意思?」
我:「30日晚上時,C的朋友L推薦我們早上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築地市場,雖然會壓縮到去靖國神社的時間,但一路上也有受過他朋友的幫助(東京除了JR線以外的鐵路3天搭到飽的票券是他推薦買的,且有好東西也會在晚上的時後拿給我們。)想說拒絕會不會太不合群,就答應了。」那一次是因為經過一間賣海鮮丼飯的店家
L:「這一間如何,網路評價也不錯。」
我:「(看了一眼價位) 還是算了,最便宜也要7200日幣,我現在身上只剩2萬多」
我猜應該是C想吃,但不知道為什麼不說,然後被我回絕他心生不滿。
回去後把旅行的種種和姊姊說後,姊姊講出了大概半世紀才會講出的名言:
和朋友旅遊是友情破裂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