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哈佛學者研究2000封洩密郵件,剖析中國「五毛」現象

「五毛」一詞在中國內地由來已久,最初指發生負面新聞事件時被政府僱傭在網絡上發言引導輿論的人,因據報2004年長沙市黨委宣傳部的網絡評論員「每月底薪600元,每帖按5角錢加薪」而得名,後來「五毛」或「五毛黨」也泛指一切為當權者粉飾太平的人。 . 2005年4月,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黨委宣傳部公開招聘26名「網絡評論員」,使得由官方組建、甚至具有國家公務員背景的「五毛黨」群體不再成為秘密。此後,一些內地大學也組建了「網絡評論員」隊伍,負責在學校 BBS 等網絡平台引導輿論。每當出現負面新聞或是當局希望宣傳某項議題時,幾乎都可以見到「五毛黨」的身影。 . 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金加里(Gary King)率領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中國「五毛黨」的論文,發現「五毛黨」們每年發布高達約4.88億條言論,發言者重點針對一些政治敏感的新聞,力圖維護中國政府,引導輿論或轉移焦點。 . 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於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會議 . 研究團隊查閱了2000多封從江西贛州一個區政府網絡宣傳部門洩露出來的2013年和2014年的電子郵件,其中內容絕大多數都是政府給「五毛黨」布置的工作和「五毛」們匯報的工作。 . 研究團隊從中確認了將近4.3萬條「五毛黨」發布的信息,發現其中99.3%都是由政府僱員所發,而非收費發帖的「水軍」。這些人來自200多個政府機構,領取固定工資,充當「五毛黨」是他們工作任務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據此估計,中國政府每年在網絡平台上發布約4.88億條「五毛黨」言論,其中大約53%發布在各級政府網站上,其餘則發布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及商業網站上。 . 以此推算,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平均每178條留言中,就有1條來自「五毛黨」。不過這些發言並非均勻分布,而是通常在發生政治敏感新聞時,以集中形式出現。例如,2013年6月新疆鄯善縣爆發騷亂時,有約1100條留言為政府辯護;2014年烏魯木齊火車站發生恐襲爆炸案後,立即有約3500條「五毛黨」留言引導輿論。 . 研究還發現,「五毛黨」的發言內容往往並非圍繞新聞事件本身,而是常常通過誇讚中國的經濟形勢、肯定政府業績的方式來轉移話題。在中國知名異議人士、藝術家艾未未於2011年對一名「五毛黨」的採訪中,對方也承認他們會通過多種方式轉移焦點,包括製造虛假辯論、扮演不同角色、岔開話題轉移注意力、連續發布廣告刷屏等。 . 哈佛論文作者之一 Jennifer Pan(潘婕)今年4月份接受政見(CNPolitics.org)團隊採訪時表示,這篇論文與此前關於中國政府審查的研究結論形成互補。
愛心
10
留言 5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