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國慶主視覺齁
Suspicious account
1O8年國慶主視覺公佈之後,和去年一樣又引起一番熱議。癥結點主要有二,一是國旗 ╱ 國旗配色使用與否,二是美醜問題。
設計靈感很大一部分來自自身生活經驗的投射,觀看設計的方式也和自身成長經歷有關,以下是個人的觀點。
民國1O2至1O4年的國慶主視覺如下:

「長輩圖」或許是你腦海裡最先冒出來的形容方式(先預設大家都是大學生啦)。
不過稍微客觀一點來形容,可以說以上四個設計都是較傳統,帶有中國風喜慶意味的視覺,也是年長者比較容易接受的風格。不過,這四張主視覺平均獲得的讚數是22左右,根本沒有引起討論,沒人在意國旗是否有出現在主視覺當中,也不盡然皆使用了國旗配色(紅藍白)。
接著1O5政黨輪替之後,國慶主視覺在風格上有了許多突破,也漸漸引起討論。

(145個讚)
1O5年 賴柏燁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以不同顏色緊密交疊,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13個讚)
1O6年 鄭司維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 主題為「2017一起更好-Better Taiwan」,LOGO以台灣重要傳統工藝紡織,層層交織象徵不同世代人民交接傳承,一起編織台灣未來。

(988個讚)
1O7年 葉忠宜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 主題為「台灣共好」,LOGO以繽紛顏色,包括藍、綠、黃,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顏色相互交疊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這是目前引起最大討論的一次主視覺設計,輿論也出現戲劇性的轉折。一開始先被罵翻,許多人認為配色刺眼、沒有國慶氛圍等。但隨後首次公佈國慶動態版主視覺後,科技感的活潑動態使輿論馬上逆轉。
動態版:

(目前508個讚)
1O8年 盧奕樺 設計師設計的主視覺,主題為「攜手世界 台灣耀飛」。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的雙十符號,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好,還要更好。奪目的大地綠,展現台灣人的積極、活力;搶眼的熱情紫,秀出台灣的友善、好客。繽紛的輔色藍、靛、黃、橘,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 Taiwan Forward 一起接軌世界 閃耀國際。
動態版:
【1O5年開始,每年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師的名字才正式被官方粉絲專頁公佈】
許多輿論撻伐近幾年國慶國旗被消失,但事實是1O2到1O4年國旗也不曾出現在主視覺之中,每年之所以都要設計不同的典禮主視覺,就是要展現新氣象和國家正在進步意涵。國旗必然頻繁出現在國慶大典,而每年都有所不同的典禮主視覺大可不必再出現國旗(例如金馬獎每年的主視覺設計都截然不同,除了51屆有把金馬LOGO融合在數字主視覺之外,主視覺本就不包含LOGO,但典禮上仍可頻繁看見金馬LOGO)。


(國旗一直都在)
至於主視覺未使用國旗配色,請大家再認真看一看1O5年以來主視覺的設計理念。整體概念更加強調「人與土地」,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土地包容大地上各種多元價值觀、歷史背景的人,這難道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最重要的價值嗎?這不就是我們國家引以為傲多元民主的精神嗎?
而設計師對用色及設計元素的安排都是對台灣理想的投射和期許,我認為一點也不辜負中華民國台灣,也認為實在沒有必要侷限設計師用色的安排,這個國家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容得下各種色彩。
本文一開始提到「設計靈感很大一部分來自自身生活經驗的投射」,事實上設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為未來帶來想像。偉大的設計要有前瞻性和實驗性,這將為社會帶來一股進步的動能。引用葉忠宜設計師說過的話 「為大眾服務的設計,是幫社會的未來設想更多」,這就能解釋近幾次國慶主視覺在美醜上的爭論,正因為這些設計撞擊了人們心中對美的固有期待,也衝撞了時代規律的運行才會引起熱議,而這些不同思想的撞擊正是社會進步的動能。
身為設計系學生,我相當敬佩 賴柏燁設計師、鄭司維設計師、葉忠宜設計師、盧奕樺設計師在國慶大典的主視覺設計上勇敢突破與冒險,承擔起設計的社會責任與使命。也相當樂見中央政府願意信任設計師的專業並給與偌大的發揮空間,這是政府鼓勵設計產業最直接的方式了,期許未來的政府仍可以這麼支持設計師。
最後,若大家認同我的觀點,可以到臉書粉絲專頁【中華民國 讚國慶】給今年的國慶主視覺一點鼓勵。
(本文圖片來源皆取自【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