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億人平均月收千元 好意思說台灣不如?
臺北醫學大學
牆國人不要丟臉了啦,中國大外宣根本自打臉
5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談道,“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關注討論。他並提出,“怎麼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對此,中國國務院旗下官媒《經濟日報》6月1日刊出對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的專訪,並就上述議題提出解釋。
李克強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發言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沒有就業那就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面對“您怎麼理解‘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元’?”的提問,李實回答指出,“對於近期網上熱議的情況,作為長期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學者,我也很關心。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長,但確實存在為數不少的低收入居民。”他說,“據有關數據推算,全國大約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相當於6億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2000元左右。怎麼理解這一情況,我想關鍵需要把握這部分居民的收入有高有低。”
李實補充說,“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是對6億人這個群體總體而言的,這就意味着6億人中有收入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並不是這6億人的月收入都低於1000元或都高於1000元”。他續稱,“但不管怎樣,這充分說明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徵較為明顯,14億人口中有為數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遠。”
記者追問,如何看待根據您掌握信息,這6億人大體是什麼構成的提問,李實回答說,“從構成情況看,這6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他補充道,“這就證明,這6億人中會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當幅度,也會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當幅度。在利用這一數據時,認清這一群體的人口構成對正確認識數據反映的現象十分重要。”
記者進一步問道,“有人認為平均工資也不是這個數,這裡的月收入就是月工資嗎?”對此,李實回答稱,“這裡有兩層意思需要說明。第一層是工資是從業人員即勞動者的報酬,而收入是按家庭人口計算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一般多於從業人員,還包括無報酬的人口,所以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低於平均工資。而且這部分人群的平均月收入是低收入和偏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比所有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要低一些,甚至比其中部分人員的最低工資還要低。”
李實說,“第二層是收入包括但不等於工資收入,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針對人口而言的,其中既包括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也包括家庭經營凈收入如出售農產品凈收入,家庭財產凈收入如利息,家庭轉移凈收入如低保金等;既包括家庭現金收入,也包括家庭實物收入如農民的自產自用農產品折算收入,是家庭各渠道收入的總和。”他並提出,“這就說明,在觀察居民收入時,需要把居民家庭各項收入都包括進來,不能僅僅理解為工資收入,才能對居民收入狀況有更全面的把握。”中國貧富不均超嚴重,不要再被假象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