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吳道歉影片 認識什麼叫「假道歉」
國立臺灣大學
關於十盛團隊犯的錯誤跟道歉不周的地方,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討論。
這篇主要是想分享從小吳影片看到的,什麼是「假道歉」,希望大家未來可以更快速辨識和避免做出這類的道歉,人際相處會更加融洽和諧。
小吳的影片,前半段的道歉語句沒有大問題,主要討論後半段:
「抱歉讓消費者有被欺騙的感受,我們絕對沒有想要欺騙」「抱歉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
這樣的道歉搞錯了要道歉的 標的。
消費者在意的是 表示誤導混淆的誠信問題、後續造成的「後果」(過敏、商品期待落差等),以及後續的補償跟改正。
但這樣的道歉焦點變成 做錯事的人的「動機」。完全繞開造成實質傷害的「結果」層面,同時在「動機」層面也撇清自己的責任。這句話反映的不是加害者的錯,而是:你(被害者)的感受是錯誤的(可參考煤氣燈效應,加害者也會用類似的語句撇清責任)
真正的道歉應該是類似 「抱歉我們標示不實,造成消費者被誤導混淆,(後續怎麼補償改進)」,而不是「很抱歉讓你們有這樣的『感受』,順便提醒你我們的動機是良善的」
這這件事中我看到了:道歉要聚焦在「後果跟改善補償」,至於「動機」良善與否並不能改變造成傷害的事實,應避免提及。真的動機良善、為人著想的話,就要講清楚怎麼改善和補償,把該負的責任擔起來。
以後碰到這種道歉,可以仔細想想到底要不要接受,自己也可以多注意有沒有道歉在重點上。
「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我從來沒想過要傷害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