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更多投資者,Nissan可能只剩約莫一年的生存時間
Nissan狀態如履薄冰已非首次,不過近期的狀況似乎更加嚴峻,根據Financial Times採訪兩位不具名的內部高層,Nissan正亟欲尋找新的合作對象,用以填補雷諾集團不斷拋售的股權以及資金缺口,而Honda就是Nissan積極洽談的品牌之一
Nissan日前公布財報,今年4月到9月淨利為192億日圓,去年同期為2962億日圓,因此全球裁員9000人,並減少20%生產力,以降低3000億日圓固定成本與1000億元勞動成本
自願減薪50%的Nissan CEO內田誠表示,Nissan錯估市場趨勢,未能及時打造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尤其油電混合動力的技術與普及率不及對手,是近期每況愈下的最大原因;以北美市場為例,Kicks、Rogue、Sentra等大眾車款都沒有e-Power或其他油電混合動力可以選擇,且即便是燃油引擎,多元性與性能也不若同級對手
Nissan內部問題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從Wards Auto調查的資料窺見窘境的原因之一,2022年Nissan R&D部門僅投入23億美元,金額之少,與雷諾集團不相上下;作為對照,Tesla投入約30億、Stellantis投入57億、Honda投入62億、BMW投入73億、Ford投入78億、Toyota投入89億、賓士投入93億、GM則是98億;根據其他外媒所述,2023年Nissan R&D部門又佔了更少的預算佔比
以車款平台來看,Nissan Z依舊沿用最早能朔及至G25的FM Platform;Infiniti QX50更是採用CMF C/D平台,間接暗示日產缺乏開發新世代後驅平台的意願,甚至許多級距的前驅平台還傾向直接與Renault共用
作為最早踏入電動車領域的車廠之一,Nissan目前能搬得上檯面的全球電動車款僅有Ariya,且該車基於CMF-EV/AmpR Medium平台,雷諾的貢獻可能遠大於日產;Sakura EV雖然在日本熱銷到一度停止接單,但K car的定位終究讓它走不出日本市場
近期Nissan推出的新世代車款中,讓國外媒體較為滿意的莫過於QX80與Patrol/Armada兩款兄弟車,但全尺寸休旅車的定位終究也只能在北美或中東等特定市場一展身手,難以打入其他地區
e-Power特定車款雖有不俗的銷售成績,但似乎缺乏一款放諸世界各國皆能有所迴響的油電車款,以Toyota為例,RAV4與Camry在許多市場穩坐該級距銷售冠軍,其中Hybrid規格也相當受歡迎
也許Nissan在積極研發Hybrid與其他技術同時,也該審視自家產品是否契合消費者需求,以與日產有關聯的Dacia為例,訴求實用、耐操、入手與養車成本低廉,雖然產品技術並非前段班,但都有不錯的銷售量,Sandero更是拿下歐洲2024上半年銷售冠軍的頭銜
至於原先打算在未來三年內推出16款新車的The Arc計劃,如今隨著雷諾集團漸行漸遠,以及合作夥伴的重新規劃,很有可能會有所生變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投入不少心力並且穩扎穩打推陳出新的Honda,是否願意對一再跌入谷底的Nissan伸出援手,仍是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