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統測上榜嘉藥藥學&三個半月中國醫寒轉藥學正取心得分享(文長)

🌟背景 北醫執照系畢業➡️113統測嘉藥藥學(甄選正取1)➡️113中國醫寒轉藥學系(正取)、113北醫寒轉藥學系(備前3) 🌟前言 (頗長,想看讀書方法的可略過) 高中時期就以藥學系為目標,當時在校繁星2%,歷年2%都可以上中國醫藥學,但因剛好遇上五選四改制,怕萬一藥學沒上,去其他科系會被分到北港校區,不敢冒險所以只好填北醫,令人難過的是,放榜後才知道原來當年中國醫藥學3%就可以上榜,意志消沈了很久。 在大一就不喜歡自己就讀的科系,想轉系才發現北醫繁星生不能轉系(晴天霹靂⚡️只能怪自己當時沒有看清楚各校繁星的注意事項,且高中時也覺得轉系是件天方夜譚的事,就沒有考慮太多),所以只好考私醫聯招,也有考慮過重考,認為重考名額比轉學考多,機會更大,但家人極力反對(認為讀的科系是鐵飯碗,反正考到執照就有工作,何必一定要讀藥學?),所以自己只好買轉學考用書自己讀,不過後來由於家庭關係,讀了1個多月就沒辦法繼續準備,就這樣乖乖讀到大學畢業。 畢業之後就到醫院工作,但邊工作邊想自己要這樣後悔一輩子嗎?都沒有真正努力過一次,會不會以後會有怨言?想了很久之後,毅然決然離職,準備考試,離職當下來不及報學測,所以保持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先來考考看統測,考上了再考轉學考。 🌟成績 1. 108年臺北高中繁星2% 2. 113統測(衛生護理類): 國:78分(12級分) 英:96.5分(15級分) 數:100分(15級分) 專業一(生):94分(15級分) 專業二(健):94分(15級分) / 甄選分數 專業實作:80分 學習歷程:80.98分 面試:96分 總成績:91分(嘉藥藥學正取1) 3. 113中國醫寒轉(正取) 普生:75.7分 普化:59.1分 (最低錄取分數:127.4分) 4. 113北醫寒轉(備前3) 普生:90分 普化:87.5分 書審:85.5分 總成績:88.1分 🌟用書 < 統測:自讀 > 1. 國:古今閱讀100回(6年前考學測時買的,沒寫完統測繼續寫) 2. 英:VOCABULARY 7000 單字+高中沒寫完的克漏字、閱讀測驗 3. 數:台科大數(A)升學跨越講義+決戰統測45回 4. 生物:全華生物 5. 健護:啓英健康與護理(總複習)+網路買別人整理好的講義 6. 103-112年衛護、農業類群的歷屆試題(上網印) / < 寒轉 :補習 > 1. 高元寒轉課程(師資:李鉌+黃彪) 2. 阿摩線上測驗(有買詳解卡) 3. 高元附贈-私醫真題神(104-110歷屆考古) 4. 96、99、102-113私醫聯招歷屆 5. 111、112北醫寒轉歷屆 6. 105、111、112中國醫寒轉歷屆 —————————————————————— 🌟讀書方法 < 統測 - 準備時間:四個月+半工半讀 > ✏️國英: 這兩科老實說我都是吃老本,以前高中的時候成績就還算不錯,所以統測國文只有寫寫閱讀測驗,英文就背7000單,寫高中留下來的題本而已。國文現在越來越趨向長篇閱讀,建議大家可以找有長篇閱讀、複合式題型(文言文+白話閱讀)的參考書,我自己有搶救國文大作戰,但從來沒有翻過,我覺得多練閱讀才是最重要的。 ✏️數: 若之前是讀高中的同學,應該還蠻容易上手。台科大這本講義除了重點整理外,題目分兩個部分:綜合模擬測驗、歷屆試題精選,我自己讀了3遍 第一遍:觀念+綜合模擬測驗 第二遍:觀念+綜合錯題+歷屆試題精選 第三遍:觀念+兩部分所有錯題 每一個例題都認真算過,計算要小心,不能認為簡單就是疏忽每一個細節,沒有第一次就把講義題目寫完,是因為我認為每次讀完都要寫新的題目,來看自己是否有將觀念讀進去,若是一次寫完,第二次讀時就沒有新的題目可以寫,因為短時間的準備很容易會讓自己有記答案的風險。決戰統測45回是我考統測前6天才買的,只寫了2回,沒有早點買是因為我的時間沒有那麼多,所以才沒有在當時購書時一起買,建議大家可以早點買來練習! ✏️生物: 全華這本就非常夠,內容詳細、圖文並茂,這本我也是讀了3遍,自己有再另外整理筆記,統整容易忘記的觀念 第一遍:觀念+章節後題目 第二遍:觀念+錯題+講義附的隨堂測驗卷 第三遍:觀念+歷屆試題 寫歷屆試題時,錯題一定要回去翻講義,不要純粹看解析就結束,這樣很容易就再次犯一樣的錯誤,回去翻的同時,身體跟大腦都會加深你的記憶,千萬不要覺得講義很厚懶得回去找,這才是讀書的關鍵❗️最好是可以把錯的地方有螢光筆圈起來,我自己三遍讀的時候都會用不同顏色做記號,所以整本課本亂七八糟哈哈哈 我在寫歷屆時考的都蠻高的,但去年統測考的好像比較難一點,題目比較活且有一些題目都考的很細(如下面2題),當下考完就覺得應該涼了,不過心態還是要穩住,就想成「我不會的,別人一定也不會」,只要把該拿的分數都拿到,剩下的就是天意了🥹 ✏️健康與護理: 啓英這本讀完不知道在讀什麼,有點沒有抓到重點的感覺,我是看之前上榜生推這本我才買的,所以後來我自己有在蝦皮買別人整理的重點本,我自己覺得還不錯,但也沒有到非常推,只是比較知道考點在哪而已,這科我也是讀了3遍 第一遍:啓英講義 第二遍:蝦皮買的重點本+啓英講義對照 第三遍:歷屆試題+重點本對照 去年統測健護也是考蠻難的而且考很細,我原本以為有醫護背景的考這科應該不是問題,但實際讀了才發現跟之前學的基本上無關,要記很多口訣、數字、步驟,常常搞混在一起,這科我認為比較需要自己做整理,才容易背得起來。 🌟心得:統測如同其他上榜生分享的一樣,容錯率低,要非常細心的做每一題,因為我找的題目不夠多,所以每一題都很珍貴的在寫。雖然當時考完生物和健護時,覺得應該沒希望,畢竟這兩科權重都蠻高的,但幸好出來成績還不錯,健護我是去年最高分,生物最高分是96分(我94分)。 原本想說成績分發就好,不過因想早日上榜,所以報名了甄選,但108課綱需要做學習歷程,以前繁星也沒有做過備審,所以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做(幹嘛搞死自己),最後學習歷程分數也沒有太高,好像教授給大家的都差不多,我主要是靠面試成績拉高分的。 —————————————————————— < 寒轉-準備時間:三個半月+全職考生> ✏️普生: (高元寒轉線上課程:黃彪老師) 因為我準備時間很短,沒時間讀完一堂課就複習,所以我先花2個多禮拜的時間,每天看兩堂課,把課程全部看完(總共35堂),之後再複習,一樣讀了3遍 第一遍:課本+課本練習題(老師上課會帶&檢討) 第二遍:歷屆試題+錯題回去翻課本 第三遍:考前最後重點複習 黃彪老師上課都會先畫圖在黑板上,邊用他自己的話來講解,最後再圈講義上考試經常考的重點給我們,因為課本好像是跟後中一起用的,所以老師會主動提醒說私醫考到哪個部分就好,剩餘的太深入就不太需要看,這樣我覺得蠻省時間,不用讀太多不會考的部分。對於私醫跟北醫考試是夠的,不過中國醫的寒轉考題蠻偏的,所以可能要自己要多寫中國醫考古去補強。 ✏️普化: (高元寒轉線上課程:李鉌老師) 我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在碰化學,除了大一上的普化(我都是記考古題),所以沒有什麼老本可以吃,只好自己多多努力。 跟普生一樣,我先花3個禮拜時間把課程一次看完(56堂+先修課程只看幾堂),李鉌老師上課會先帶觀念、導證公式,再寫例題,寫例題的當下可以很清楚老師的解題邏輯與SOP,所以可以模仿老師的思維去拆解題目,老師上課除了課本外,最重要的就是筆記書,這是可以讓你帶去考場快速複習的重點本,我習慣將易錯觀念標記在這邊,複習也比較快,尤其熱化學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李鉌老師會講解得很清楚,讓你好理解、公式也比較背得起來,另外還有提供課後練習本、隨堂測驗卷、歷屆試題本(含私醫、後中、後西、寒轉題目),題目量非常夠,但每章觀念一定要很熟!寫題目再多都沒有用,只會一直錯,但這三本我都沒有寫,因為時間太短,我只有寫私醫歷屆試題而已,這科我也是讀3遍 第一遍:課本(搭配筆記書)+課本範例 第二遍:筆記書+私醫、寒轉歷屆試題 第三遍:筆記書、歷屆錯題 老師課本上的範例都是經典題,當時56堂課看完差不多命也去掉一半,因為李鉌老師開的課程是私醫、後中西一起上,所以上課題目會難很多(超挫折),但是開始寫私醫就會發現蠻簡單的,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但也不能大意,因為私醫也是蠻競爭的,平均要80以上才能摸得到藥學。 另一個最想感謝李鉌老師的是,我當時因為只有三個半月,有私訊問老師化學準備方法,老師很詳盡的幫我分析。此外,還可以傳訊息請老師解題,當然也是要老師有空才能回覆(畢竟老師也很忙),但最好不要直接把空白題目丟給老師,要詳述自己此題卡住的地方,這樣老師才能針對你不懂的地方解惑,才不會老師給你他的邏輯解題,你卻仍然看不懂,這樣還蠻浪費時間的。 🌟心得:考完中國醫回台北的火車上對答案,覺得中國醫應該是無望了,畢竟化學不及格,還在火車上哭,重整好心情繼續準備2天後的北醫寒轉,雖然最終北醫只有備取(超想回母校),中國醫竟出乎意料上榜,但只有準備三個半月的我已然知足。 —————————————————————— 🌟想考藥學系適合的族群: 統測:容錯率低、科目準備較多、題目不難,推薦給只是要讀藥學系,不重視校名的人 寒轉:轉入即是大二下學期,科目準備少、化學生物有無底子都沒關係,推薦給想讀一般大學體系、抗壓性高的人(受挫率大QQ) —————————————————————— 🌟心路歷程: 這一路上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謝(好老套),要謝謝我的家人及我最愛的男友,其中最要感謝的是自己,謝謝在外界充滿質疑的聲音時,仍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一個人下了很大的決心時,真的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你想走的路。尤其我在去讀嘉藥的時候,一個在台北生活23年的人,完全無法適應那邊的氣候、環境、交通、學校風氣、想回家也不能常回家,讓我想休學回家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租屋處洗衣機一直壞掉!(好荒謬)當然還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因素促使我做這個決定。 備考的當下也不斷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都已經23歲還跟那些弟弟妹妹玩什麼重考,承擔的是背水一戰的壓力,但是事實證明要努力過才知道有沒有可能。 現在正在備考的同學,無論是否正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正在被排山倒海的課業或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抑或是家人朋友們的不看好、嘲諷,請你們都要相信自己做的任何決定,千萬不要讓自己後悔,勇敢的踏出你們的每一步,不管最後有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至少你努力過這樣就好了。 🎈最後送大家我很喜歡的兩句話
megapx
megapx
謝謝願意看到最後的你們, ㊗️大家都能 \ 早日上岸 / \ 金榜題名 / !!!
Like
55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