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的教訓真該慶幸台灣重理輕文
國立中山大學
日本二戰後為何能崛起?因為保留了理工科人才,主要讓文組上戰場
為何如今日本哀敗?頂級人才都跑去讀商科、法律,後果是只會僵化停滯
面板、半導體、手機、家電、造船虧不成軍,軟體、新能源、ai也毫無進展
頂尖人才都跑去商科法律,這些人最後只會服務頂層,想辦法繼承家業人脈,但無法帶來科技創新
文組喜歡說上層都文組
真正帶動科技創新必須是大量基層理工人才,加上用於冒險的理工科創業家
黃仁勳、張忠謀、馬斯克、貝索斯、google、intel創辦人都是理工科的,比爾蓋茲也是自己研究技術寫代碼
大陸的比亞迪、大疆等新興科技公司,大學也是理工科研究相關領域
豐田、賓士現在的老闆是文科,但往上到第一代也一樣是理工科,一個國家想要有未來競爭力,要的必須是這些人
台灣維持適當的重理輕文,其實是有利經濟發展的
而且能源、金融、科技業、文創、製造業都能帶來高薪,但能源和金融的高薪只屬於少數特權階層,只有科技業、製造業的財富是可以給多數中產的,這更說明理工科的重要性
英國人才全部拿去搞商科,結果就是去工業化越來約依賴金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歐洲一些國家人文社科比高看起來也富裕?但那依舊是吃老本靠過去的技術優勢,然後透過福利和消費分配
等到技術優勢沒了,這些國家也差不多垮了
歐洲人薪水gdp多久漲,只有物價漲
美國教育和社會結構也導致缺理工人才,上層人讀文科問題,法律佔gdp比例過高,但實際上無法增加國力,只剩增加底層成本讓上層享受更多特權,養肥了利益集團,不過美國靠亞裔和外國人來填補,但台灣不可能像美國這樣
即便看政壇好了,能務實搞好經濟而不是嘴炮的許多也是理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