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生活分享國立臺灣大學 據《Rest of World》報導,一名在台受訓的美國員工Bruce表示,當初收到台積電招募訊息時,認為自己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然而,負面評價似乎更為突出。外國員工最大的不滿集中在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有評論指出: 「高層很官僚、老派及缺乏遠見,對待員工就像對待犯人,只有高層及會玩『政治』的人才能活得很好」 、「壓力大到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有前員工甚至聲稱「台積電是地球上最糟糕的工作場所。」 最知名的回饋,莫過於這段來自台積電美籍離職員工的第一人稱描述: 「台灣員工認為美國人速度較慢是因為技術能力較差,但我不相信這是事實。 台灣人對每一項任務都營造一種虛假的緊迫感,認真推動『你需要立即完成所有事情』的氛圍 。但對於想要擁有正常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來說,這根本不現實。」 其他前美國員工也表示,他們並不反對長時間工作,前提是任務要有意義。「我會問我的經理『你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他總是說『一切都是首要任務』。」另一位前台積電工程師也說: 「太多太多次,我加班完成工作,結果卻發現根本不需要。」 例如,在台灣的Fab18廠接受培訓的美國工程師Bruce表示(與上文是同一位Bruce), 儘管理論上會有台灣夥伴協助翻譯,但夥伴們往往因工作繁忙而無暇幫忙,導致他不得不依賴Google翻譯度過一天。 至於台灣人為何比美國人更能接受這種高壓文化?若總結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的說法,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人更刻苦且服從性更高。 楊光磊受訪時曾說, 勤奮、尊重權威的儒家文化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 具體來說,台積電甚至曾組建了「夜鷹計劃」24小時研發特別小組來加速製程開發。 台積工程師的典型工作日:朝六晚八是常態 而針對在台積電工作的體驗,外媒《SEMI VISION》曾經解析工程師的一天日程,通常從清晨就開始: 6:10 AM :起床。由於新竹科學園區交通繁忙,許多工程師選擇早起避開交通高峰。 7:00 AM :開車或騎摩托車上班。騎摩托車通常可節省50%通勤時間。 7:30 AM :到達公司停車場。儘管正式上班時間是8:30,但許多工程師已提前到達。 7:35 AM :開始工作,首先檢查產品狀態,確認是否有關鍵問題。 9:00 AM :生產製造會議,部門經理會提出各類問題,工程師需要提出數據或方案。 10:00 AM :更高層級的生產製造會議,必須就產品進度與品質回報(出包會被電)。 12:00 PM - 1:30 PM :午餐休息。 1:30 PM - 5:00 PM :參加各種會議,與不同模組、客戶或部門討論。 5:00 PM :整理會議重點,追蹤所有行動項目。 6:00 PM - 7:00 PM :晚餐時間,之後返回辦公桌檢查產品狀態。 7:00 PM - 8:00 PM :若無重大問題,將工作交接給晚班同事後準備離開, 但若有緊急狀況,工程師可能需要工作到深夜甚至更晚。台積高薪川普面試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