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 靜心呼吸與冥想
靜心、呼吸與冥想:如何改變你的大腦?
當我們在瑜伽與靜心的練習中,專注於深長的呼吸與內在的平靜,其實我們不只是讓身體放鬆,而是在調節大腦與自主神經系統,改變我們感受壓力、處理情緒與對世界的理解方式。
呼吸如何影響神經系統?
我們的呼吸與自主神經系統息息相關,當呼吸急促時,交感神經(戰鬥或逃跑模式)就會被激活,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讓我們更容易焦慮、緊張。而當我們進行深而緩慢的呼吸,特別是延長吐氣時,副交感神經(放鬆與修復模式)會被啟動,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大腦開始分泌讓人感到平靜的腦內啡與血清素。
靜心如何塑造更平衡的大腦?
研究顯示,靜心與冥想的練習能夠增強前額葉皮質(負責專注力與情緒調節)以及島葉(與同理心有關)的活動,這代表我們不只是「感覺比較平靜」,而是大腦結構真的在發生變化,使我們變得更具耐心、更能理解自己與他人,進而減少衝動、焦慮與負面情緒的影響。
冥想的練習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長期練習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的人,其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壓力與恐懼反應)會逐漸減少過度活躍的狀態,這意味著我們在面對壓力時,不會那麼容易被情緒牽動,能夠用更穩定的心境去回應生活中的挑戰。
瑜伽不只是身體的伸展,更是大腦的調頻。
透過呼吸、靜心與冥想的練習,我們不只是放鬆,而是讓自己變得更穩定、從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帶著這份覺察與平靜,無論遇到什麼,都能更自在地面對。
#vedasoma #靜心的力量 #呼吸的科學 #副交感神經 #情緒調節 #冥想 #瑜伽的科學 #神經可塑性 #每日瑜伽 #靜心練習

Comment
Save